《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
我们从开始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时憍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 ;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 ,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佛言:如是】
在佛的提问之下,五比丘中为首的乔陈如尊者站起来说:世尊。弟子当年在鹿野苑得度,就是深刻明了客尘的意思,先一步证得阿罗汉果,成为后学尊重的长者老修行。在1250常随众当中,资格算最老,那我就倚老卖老,厚着脸皮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还望大众不要笑话。乔陈如尊者打了个比喻,说,就用行客住店来说吧!一个客人他旅途劳顿,寄宿在客站,休整一夜,第二天继续上路,惶惶不安,老是看着窗户外面,天是不是亮了,时辰到了几更,安不下心来
。而客站的主人则安安稳稳,一觉睡到天大亮,安然自若。一个惶惶不安,一个稳如泰山。不安者是客,安者是主。客人走的匆忙,主人如如不动。弟子就在这里了悟,惶惶不安,匆匆忙忙的是客,悠闲自在的是主。所以,弟子万事从容,一切随缘,眼前过往的名利是非弟子我看破了,也放下了,过着修行人纯朴的生活,与人无争,于世无求。面对着世间法的此起彼伏,朝代更替,我就象看天空飘过的云彩一样无动于衷。
世尊,在自然界,我们仰头看看天空,雨过天晴,干干净净,晴空万里,本来无一物,可阴阳二气发生变化,白云苍狗,空中现出种种尘相,尘相蠢蠢欲动,就跟我们染着了六尘烦恼一样,乱云飞渡但虚空从容。为名为利一生操劳,乃至老死,把人生污染得一塌糊涂而遗臭万年。跟自然界乱云飞渡的天空一样。为什么不保持永恒的干净,一尘不染呢!而人们热衷的名利是非,有意义吗?
世尊,弟子我看名利是非,就跟污染晴空的烟云一样,躲之不及,那会同流合污呢!正因为弟子远离尘埃,保持清净,时间久了,智慧德能渐次恢复,一直成就阿罗汉果。这是弟子尊守佛陀教诲,严持戒律,如法修行的成果,报告给大家,不要跟着六尘烦恼起惑造业,污染我们本来的清净心。杀盗淫妄,五欲六尘把众生害苦了!可人们还不觉悟,还要往里钻!
世尊,您不是经常给我们说空寂与尘染吗?虽然乱云飞渡,天空乌烟瘴气,虚空永远清净寂然的,不为乱象而改变本质。摇动聚散的。是尘埃而非虚空。弟子我由此领悟,处在尘世当中,他乱我不乱,保持如如不动者,是空。与社会大众同流合污的,是尘。是这样吗?世尊!乔陈如尊者向大众汇报了他的心得体会,佛怎么说呢?佛言:如是!这段报告很朴实,乔陈如尊者是过来人,他向我们道出,要真修实干,成圣成贤,就在于能把握住自己,在一切境界当中不被污染,不为财色所动,不为名利变节,我们不知道成就阿罗汉果是什么样的,听听乔陈如尊者的报告,不就明白了吗!
菩萨阿罗汉,很多同修将他们理解为整天坐在寺院中,这太狭碍了。当然,做为佛法流通的道场,寺院庵堂的住持法师,那绝不能是平庸之辈,混饭吃的无道之人。住持道场不是闹着玩的。寺院的饭不好吃,三心未了滴水难化,吃饭拿钱不干事,德不配位,当时很快活,还债很痛苦的。过去的修行人知道其中的厉害,轻易不敢建道场,搭个小茅蓬修行。建大道场的,那都是修出大成就的人。他慧眼看察,有一大批信众要成就了,自己独当一面,跟阿弥陀佛建造极乐世界一样,建个道场成就大众。有目标有方向,不是盲目的。绝不是建了好了道场等人来修行。那人家不来,钱就白浪费了,这个因果背不起的。
而现在,这样的寺院很多,空空荡荡。正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遗憾!菩萨阿罗汉,各行各业都有。有从政的,有经商的,五行八作,无所不在。从政者,范仲淹,范文正公就是过来人,菩萨阿罗汉,很多给国家给人民做出卓越成就的大德人物,他们虽然没有经常住在寺院,所作所为,都是圣贤事业。到人间走一趟,道行高一筹。完全脱离名利是非的牵缠。来去自如。
五十三参的菩萨阿罗汉,不就都在忘我的工作吗!不为财色名食睡所困,不为六尘烦恼所惑,心里永远清净,鉴别一个人的道行高低,这就是镜子。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五十六集,二零二一年六月九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