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
我们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不闻非界。闻则同声。识已被闻。谁知闻识。若无知者。终如草木。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是故当知。耳声为缘。生耳识界。三处都无。则耳与声。及声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我们再探讨声界。佛在这里说,到底是识心造就了声音呢,还是声音造出识心?也就是说,六识是因六根而有呢,还是以六根所对的境缘而有?既然一切相是假的,有,也是假相。色是假相。声也是假相。凡夫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还在之间分别执着。
分别执着什么呢?谁说了我的好话,谁说了我的坏话,这个话顺我的耳朵,那个话我不爱听,经常跟着音声生烦恼。看看可怜不可怜!无形无相的声音,既没碰疼你,也没压垮你,照说应该没事吧!可一言之辱,令人终生难忘!结下世仇,互相口角杀伐,永无解脱。那我们套用佛的这句话,到底是你的识心产生仇怨痛苦呢,还是痛苦仇怨造就你的识心?两者追根到底,根本没有意义,何苦计较呢!
修行人,要做到两耳不闻窗外声,一心只念弥陀佛!耳闻,所闻的都是阿弥陀佛圣号,就可将无始劫来积压在阿赖耶识当中的业习种子都转为自性德能。原理是什么呢?不计较,不在乎了。为什么不计较不在乎?知道声界是假的,犯不着为假的音声动嗔恨。更不会因为人家赞叹几句而得意忘形,保持一个修行人本有的稳重与大度,心永远清净,这就是在声尘中得定。人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清净的环境当中,眼睛净,耳根净,到那找这样的好地方?自己眼根净耳根净,你的生活环境就清净!清净不是来自别人,而是来自自己!
这话,可能有人不服气,那我们看看佛陀,在惊涛骇浪当中巍然不动,是环境对佛开绿灯吗?不是!世界上没有谁给谁开绿灯的事!当人不争气,谁能帮上你!龙天护法照顾你,也是你的德行到了人人尊敬的程度!一个好人,好到无可挑剔,谁再无理取闹欺负他,龙天当然要出面保护了!首先自己要清净。我们不是经常说,清净心中一法不立吗!一法不立,就是大圆镜智,镜子什么都照,但一尘不染。
我们看经文【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不闻非界】
意思是,识心如果是因为声音而有,声音因为闻听,有了声相的话,闻的功能只要闻识就行了,还要声音干什么?显然,这一说不成立。闻则同声。识已被闻。意思是,声音如果由识心而出,耳朵听到声音的时候,同时也听到了识,识用耳朵能感受到吗?识的范围很广,耳朵不可能一一感受到!
【谁知闻识。若无知者。终如草木】耳闻功能既然是六识之一,自成一家建立声界,离开识的思考判别,徒有声音还有意义吗?比如我们听到鸡鸭在叫,那怕它叫一整天,你听到了又怎么样?你知道它们在交谈什么?还有其他动物的叫声,听到也没有意义。提到动物,古人说的好,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人听不懂动物的语言,不等于动物就没有语言。安世高大德,能听懂鸟语。在中国历史上,能与动物沟通的大德高僧多得是。
为什么他们懂得动物的语言?因为人家转识成智了,没有他参不透的事物。智慧无所不能,识心非常有限。我们这里的人听不懂天人的语言,这不足为奇。就同一个地球,因为国度的差别,都听不懂。不是人家的语言难懂,而是我们的德能不够。说人家的语言难懂,那里的三岁孩子都会说,那难懂呢!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这个界,指的是声界,六识互相作用,浑然一体,谁给他分了这么多界?
而且,每一界都以自己为中心,互不相让!固执己见,表现在一个人的素质方面,这个人高高在上,不把别人放在眼中。佛说,这就是众生的分别执着,不但在人事关系上不融恰,身体内部,也因重重对立而彼此排挤,造成疾病,放大到虚空法界,色相林立,无奇不有。但都是幻境。
佛最后总结说【是故当知。耳声为缘。生耳识界。三处都无。则耳与声。及声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色界是假的,声界也是假的。由色声造成的识当然也是假的。三千世界如何复杂万变,六道反复,如何不休,都是一场梦幻而已。
关于声界,我们就探讨到这里。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一百四十七集,二零二一年九月十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