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第一次播放可能缓冲时间稍微有点长,请耐心等待。
诸位老师 诸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史记之殷本纪
『帝太庚崩 子帝小甲立
帝小甲崩 弟雍己立
是为帝雍己 殷道衰 诸侯或不至』
殷商王朝的第一波盛世,由太甲传给沃丁,沃丁再传给太庚 经历了三代。
太庚驾崩以后,将帝位传给他的太子小甲,当时贤相咎单尚健在,帝小甲很英明,与咎单协助配合的也很好,因此殷商盛世又顺利延续了一代,人民生活得很幸福。
帝小甲执政期间,没有改变父亲太庚与伯父沃丁的仁政治国精神,关心人民的疾苦 轻徭薄赋,政策极得人心,诸侯们团结一致 边关平安,各方面都很得人心。
不幸的是贤相咎单因年事过高,身体虚弱 难以上朝工作,帝小甲为此很忧愁,他深深意识到咎单对国家人民的重要性,也感受到失去咎单以后的势单力孤。
虽然殷商当时处于盛世,但他似乎意识到了盛筵将散的不祥兆头,帝小甲这个忧患意识有没有根据。
有
因为在咎单之后,他没有找到与伊尹咎单等齐的贤相,年轻一代的领导班子当中,贤才难以为继。
而浮华之风正在全国上下到处漫延,就像火山爆发一样,稍有不慎 ,就会一喷而出。
帝小甲隐隐约约感到危机逼近,询问重病当中的咎单说:贤相 ,你百年之后我该任用谁呢?
咎单对他说:你的皇弟雍己是个野心家,这个人志大才疏 贪吝非常,不可重用 你要提防他,新的储君尚无人选,我最担心是雍己夺权,这才是你最应该戒备的。
至于用谁为好呢,我看伊陟这个人不错,他的根基好,是贤相伊尹的后代,你可以观察他 任用他。
帝小甲听了咎单的话,很为难的说,可雍己他在朝中掌握大权,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储君,不用他 我还能用谁呢?
咎单说:这事不难,你的小王弟太戍
这孩子虽然年幼,但通情达理,不同寻常,你可以用他,让他以继承你的帝位,也不失为一项良策。
帝小甲说:我的王弟太戍确实不错,我也很喜欢他,想立他为储君,但雍己绝不会答应这件事,而且 雍己的妻子很不贤,念念都希望他的儿子将来当帝王,一心一意挑唆雍己闹事当储君,如今越过雍己立太戍,难度实在太大。
咎单又说:难归难,但雍己绝对不是帝王的人选,这件事如何运作,就考验你的智慧了,就算我还活着,也不能插手王室的事情,国君任人唯贤,何况太戍是你的亲兄弟,名正言顺,朝中不满雍己的人太多了,你立太戍,也并不是没有人支持你,民心背向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扭转的,这话你细细的思量。
帝小甲说:是的 您说的有道理,不久以后 咎单就故去了,帝小甲用隆重的仪式安葬了咎单,与群臣商议立太戍为储君,消息公诸朝堂之后,他的弟弟雍己跳得非常之高,当着群臣的面质问小甲,你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你兄弟雍己我是死人不成
我文不及人还是武不及众?
哪一样不如太戍,就说咱们小时候吧,我乖巧听话,父母疼我比疼你还多,帝位本来就是给我的,只因为你年龄比我长,又有咎单那老东西一天到晚在父亲后面夸赞你,你才践越了我,大商王朝 兄传弟位屡见不鲜,你将我忽略在一边干什么?
立太戍 这件事情过不了我这个关,王叔 你迟早把这个心收了,太戍他能比得上我吗,国家大事我能一面承当,在朝中是老牌重臣,太戍他一个毛孩子懂什么,就算立他,也等我死了以后才可以轮到他当皇帝,我不死 这关过不去。
帝小甲也当做群臣的面说:有志不在年高,太戍是大家公认的好材料,你跟我年龄相当 仅差几岁,都是日暮途穷的人了,小弟太戍年轻有为,趁着你我还在世,培养年轻人早日锻炼成长,这才是国家的长远之计。
雍己却不然说:你这话站不住脚,大商王朝不是出了三个短命帝王吗,他们的年龄不都是年轻人嘛,死人的事情 哪轮年龄呢,伊尹活了近百岁,他不老吗?
这不是理由,说不定太戍还死在我前面呢,帝小甲听了这话很愤怒:你这是咒自己亲兄弟呢,这话你怎么能说出口呢。
雍己不但不认错,还接着说:那你难道咒我短命,马上跟在你后面死吗
你不让我咒太戍,我咒我自己还不行吗,谁说我就不能超过伊尹的寿算呢?
这都不是理由,你今天的决定,一定是咎单那老东西给你出的主意,他与我素来不和,我不是傻子。
因为他朝中很多大臣看不起我,他现在死了 ,朝中除了他 我就是老大,谁能奈何我。
帝小甲说:这事与咎单没关系,要检查你自己的,雍己听了更加生气:我怎么了?
我南征北战,平叛戎狄蛮夷,给你卖命,你坐在朝堂享清福,你死了自然该我享受,有何不妥?
当时雍己在朝中的势力确实很强大,他又是帝小甲的亲兄弟,一手把持朝政,其他外人也无话可说,也不敢说。
即便雍己做了很出格的事情,也没有人敢向帝小甲上鉴,对于这件棘手事,帝小甲现在到了非常为难的地步,不知道如何作为,咎单在世 用道理压服着雍己,雍己还不敢明目张胆的胡作非为,兄长小甲又是明君,在君臣份上 雍己还有顾忌。
但自从咎单故去以后,雍己肆无忌惮,在朝中拉拢势力,一度架空了帝小甲,围绕在雍己身边的利益集团,占据了当时的半壁江山,这事令帝小甲一时无策,朝中有目光的贤臣,都知道政权面临着大动荡,但这是王室内部的矛盾,外人只能在旁边观望,帝小甲也看出了其中的危害,雍己这样的人,肯定不是治国的君主。
对于雍己,他软不得 也硬不得,论起雍己办事的魄力,这没说得 。
但这个人就是修养不够,贪爱浮华 图名图利,吝啬小气 发火动怒,毛病真的不少,一旦让他执政,他势必废弃仁政治国的策略,加重人民的负担,搞不好要将前六位国君的成就毁于一旦,这如何是好呢,
在帝小甲左右为难之际,他的王弟太戍领着伊陟偷偷的来见他,太戍年龄虽然很小,但聪明睿智 很懂事。
伊陟对帝小甲说:雍己的习气根深蒂固,绝不是谁能改变的,他在朝中功高盖主,无人敢惹 又掌管重兵,大王您如何敢来硬的,这也是商王朝的一次劫难,避免不了,好在太戍是国家的元气,有太戍暗中制约着雍己,还不至于江山移主。
而如果现在打起来,那后果不敢设想了,于其跟他斗争,搞的满城风雨,导致外邪入侵,还不如顺势而为立他为帝,让他接受现实的教育。
当年太甲被伊尹流放桐宫三年,觉悟回头,现在我们度化雍己 ,换一个方式,只能让他亲自尝尝做帝王的味道,他才肯服输,这个人不算个坏人,但他绝不是贤人君子。
帝小甲征询太戍的意见,太戍也如是说,小甲问太戍:你如何暗中制约兄长雍己呢?
太戍说:顺着他的脾气来
不惹他生气,也不让国家蒙受重大损失,哄着让他慢慢的重用我,我掌握了朝中重权,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帝小甲听了很欣慰,答应了立雍己为储君。
我们看史文『帝小甲崩
弟雍己立,是为帝雍己』
帝小甲驾崩以后,雍己急不可待的登上帝位,果然不出大众的预料,雍己上位不久,不顾群臣的阻拦,一口气将人民的税赋增加了百分之五十,还说自己有良心 处事厚道,他的这一举动,破坏了商王朝从武王起始的轻徭薄赋政策,惹得民众议论纷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雍己为什么这样胆大?
增加百姓的税赋,那可是牵一动百的大事情,数朝国君都不敢这样做,他为什么即位不到一年,就冒天下之大不讳?
百姓们的议论倒还罢了,掌握着实权的诸侯,在雍己执政之后的第一个朝觐年,就缺席了不少,更让雍己难看的是,前来的诸侯对他不热不冷,气氛非常尴尬。君臣大宴上人们几乎不说什么话,喝了几杯闷酒就各自散了,这件事情无异重重打了雍己的耳光,一连七朝,诸侯大会都是满堂高坐,热热闹闹,诸侯们见了国君热情爽朗,君臣促膝谈心 亲如一家,宴会上觥筹交错,大众开怀畅饮 好不热闹,
今年这个场面 让很多人不自在,可雍己并没有就此觉悟改变自己,后面的事情更令人气恼。
什么呢?
他竟然公开答应一些腐败势力的旧话题,提高全民消费 诸事排场,全国上下掀起奢靡之风,他带头将旧宫殿悉数拆除重建极尽豪华,对饮食的考究非常挑剔,一改前帝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饮食稍不合口,就斩杀御厨,极为暴逆,人们整天战战兢兢害怕灾难降在自己身上,没有人敢给他作御厨,雍己很孤立也很头疼,这时大臣伊陟毛遂自荐,来给他当御厨,雍己现在非常的开心 乐不可支,为什么呢
伊陟是伊尹的后代,伊家世世代代出高厨,伊陟烧汤做菜的技术更是天下人皆知,只是人家世代官宦,雍己不敢拿他当仆人使唤,现在伊陟愿意下苦给他当厨子,正合了雍己的心意,伊陟趁机靠近了雍己,对他的操控很方便。
如同伊尹当年服侍成汤王那样,伊陟将雍己服伺得很好,雍己的一日三餐不但很合口味,御善房的开支还节省了很多,因此雍己对伊陟赞不绝口,人家一个朝中的大员,现在降格到佣人的身份上,雍己确实没有话说。
雍己一天看不到伊陟就着急
他问伊陟:爱卿 你做的汤 菜,为什么总是合我的口味?
其实 我看你用材料很简单,并没有用什么名贵的食材
其中的秘诀是什么?
伊陟对他说,高明的厨师不在于消耗多少食材,而在善于利用搭配材料。
再好吃的食物,天天去吃都会厌烦,而且食物是给饥饿的人准备的,人若饱食终日,就品不出食物的滋味,而挑剔饮食,为臣就是掌握了大王你的进食规律,顺着你的需要去行事,你才感觉到我的手艺很高明,雍己很高兴:那我以后就不更换厨师了,你愿意为我长期做饭吗?
吃饭真是件有头等大事,一顿吃不好 我就头疼,我怎么就很愁吃别人做的饭呢,伊陟说 大王这当然可以,只要大王 你不嫌弃我,微臣愿意一辈子为你服务。
伊陟因此亲近了雍己,不离左右,雍己则对伊陟则言听计从,很多大事情,雍己不问其他重臣。
但必与伊陟商量,由于伊陟的善巧方便,无形中化解了雍己的很多错误行为,太戍也成了朝中重臣,大家心目中的储君,雍己对太戍立储好像也不很反对,毕竟他还靠着太戍办很多事,当时的朝政还算稳定,不久以后雍己宠妃的儿子,公开与太戍争锋。
但这个太子很不争气,哪一项都不出色,朝中 没有人能看得起他,糊涂的雍己竟然向着宠妃的儿子,一度要将他立为储君替代太戍,这位宠妃的儿子道德如何呢?
吃喝嫖赌 是个不肖子,但仗着父亲是帝王,形势对太戍很不利。
伊陟得知消息以后 就病倒了,不能服侍雍己,这可是件大事,雍己让他人代替伊陟烧汤做菜,结果他几天没又吃好,饿得头晕目眩。
派人去看伊陟,可伊陟的病就是不见好,伊陟给来人说:我好像快要死了
没有什么要求,只求死前见大王一面,希望大王看在我服侍他多年的份上,答应我的要求,来人回报雍己以后,雍己很爽快的答应了。
见面以后雍己问伊陟要说什么?
伊陟说:大王,要论太戍,他是全国人民最喜欢的王子,人民离不开他,就象你离不开我当厨师一样,你若将太戍的储君位置换给其他人,就象将我辞退了换其他厨师一样,最终吃亏的是你自己,立一位全国大众不欢迎的人为帝,要天下大乱的,搞不好我们要国破家亡,到时候大王您恐怕连不喜欢吃的食物都没有了。
雍己听完 思考了很久,说:伊陟 你一向料事如神,听了你这话我还真有点害怕,立太子为储不是我的主意,兄终弟及,太戍继承王位我也没话说,这一切都是我那贵妃要死要活,闹得我没有办法。
伊陟说:大王 你从历史上看凡是喜欢听老婆话的男人,不倒霉的少。
女人家头发长见识短,她们的话听不得,贵妃再要跟你闹,你就说立太戍是全国人民的意愿,你得罪不起全国人民,她就无可奈何了,她之所以跟你要死要活要挟你,是她看出你在左右摇摆,一旦你铁了心,她也就无计可施,你照着我说的话去办,看看怎么样。
雍己试了一下 果然灵验,就打消了换储君的念头,太戍的储君稳定下来。
由于雍己在位的奢靡政策,,全国上下乱了套,从官员到百姓,比吃比穿比住比玩,好好的房子,因为样式不够时髦,人们随随便拆除重建,青年男女的婚姻极尽损耗,彩礼价格大升,老百姓难以承受,女子没有豪宅 便不出嫁,成了普遍的社会问题,大龄男女青年错过了最佳生育期,造成了人口断代,好几代人积累的财富,短短的十数年灰飞烟灭,国库也底朝天了。
这时的雍己他该怎么办呢?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我们明天接着探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