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
我们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我们再看经文。佛告诉我们,见闻觉知,每个众生本来具有,彼此平等。世间人不知这个妙理,厚此薄彼,轻视他人,殊不知道别人跟自己一样,自己并不比别人多什么。你眼前的强势,不代表你永远强势,六道轮回本来就无定数。你看这个人很穷,很弱势,但他老老实实念佛,先你一步出轮回生极乐,你就算位及大梵天王,也远远落于他后,追不上人家了。佛说,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
我们经常说成佛,成佛在哪里成?用什么标准鉴别孰圣孰凡?就看一个人的身口意三业。如来藏,见闻觉知,由身口意表现出来,瞒不了人的。有的人善于伪装,那只能装一时,不能装一世,迟在要原形毕露。见闻觉知,用之当,就是自性德能,无量功德。用不当,就是受想行识,烦恼重重。阿难尊者不知道这个奥秘,我们又何曾知道呢?
修行,大家亲眼看到,很多人修成迷信,神神秘秘,故弄玄虚,神一套鬼一套,又是标榜自己修到神通,又是自封祖师爷,满身的毛病习气不好好改变,就玩这些没用的。这是修行上的大忌讳,人人都要警惕,不能乱来的!看到他人这样做,我们惹不起躲得起!不要理他就是了。严谨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保持清净无染,自然就有超前意识,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未卜先知。这是迷信吗?迷信是将人越学越坏,而保持清净心不受污染,福报与智慧则同时增长,心地越来越善良。处理问题越来越成熟。佛接着问阿难尊者,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这个问题,我们想一想,任何人的见闻觉知从未有过中断!既然没有中断,他就不生不灭。可是,我们的身体到一定年龄必定老化,最后走向死亡,这是明显的生灭现象,如何认知见闻觉知没有生灭呢?为同为异,又是什么意思?为非生灭又做何解?
我们看佛如何说【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这是成佛以后的境界,也是我们未污染之前的境界。没有生灭,也没有烦恼。见闻觉知本来就有,不是任何事物合和而成的,也不是外来力量赋予的,永远存在,消耗不尽,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句经文已经解释了好几遍,但每一遍都有新的意思。作用到此段经文呢,佛明确告诉我们,这个随众生心,其实也就是众生心支配着四大,变现出无量相。正因为众生复杂的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变现出无量相,佛圣度化众生,也恒顺着应化无量相。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这是佛圣的德能,为度化众生而示现在一切处。
众生也遍一切处,但跟佛应化一切处意义不同。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这是什么意思呢?众生的眼耳鼻舌身意,所具有的听嗅尝觉触知,佛都有,但这些功能对佛是妙用,对众生是造业,都周遍法界,谁说众生比佛差呢?
当众生将造业转为功德,不也是妙德莹然吗!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就是我们所说的一通一切通。见的功能周法界,就是见性功能恢复。当见性功能恢复的时候,其他的功能也相继恢复。见,代表眼睛,听嗅尝触知,代表耳鼻舌身意。佛重复前面的说教,六根功能,一根恢复,其他诸跟都恢复。
恢复的次序先从眼见恢复起,难怪证到初果须陀桓,首先天眼通天耳通呢!须陀桓见性与闻恢复了,其他有没有通?也通了,通的程度不如这两跟明显而已,但总算通了。紧跟着来的宿命通与他心通,这是六根之最后一根——意根通达了。我们念佛摄心,念到一心不乱,就是一步到位,意根清净达到了。既然意根都能清净下来,其他数根就不在话下,都清净了。内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是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妙德莹然。遍周法界】这是神足通与漏尽通,此二通恢复以后,证到四果阿罗汉,德能起用,向菩萨位渐次进展,距离成佛越来越近。
神足,就是不可思议的活动速度,想到什么地方去,念头到了,身体跟着到。有这样的能力,就能做到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十虚,就是十方。宁有方所,是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自由自在。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如何解释呢?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一百八十三集,二零二一年十月十七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