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288集

慧利 2022年12月1日17:07:07
评论
339

《楞严经》卷六。
【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 ,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在孩子面前,一切负面的行为,作为老师与家长,绝不能让孩子看见,更不能指使孩子去做,这对青少年的影响太大了。
那可能很多人要说,现在社会,人太老实要吃亏,不能墨守成规,要尽量培养孩子去钻空子,投机取巧,这样才可以出类拔萃,适应社会大环境,否则,就只能被时代淘汰。这种观念要不得!
我年轻时就遇到好几位这样的长辈,其中一位是作家,一位是人民教师。这两位自诩满腹学问的师长,公开劝告座下弟子投机取巧!他们信奉的道理是弱肉强食,聪明人欺骗老实人,当然,他们的行为也不出这个范围:投机取巧,玩弄奸术。这样下去果然比别人过得更好吗?若干年过去以后,再次拜访这两位以及他们的后代,他与他的后代命运很悲惨!论聪明,人家的脑子确实不笨,论成就,他们远远落后于笨人。具体如何说呢?虽然他们用尽心机,但命运并不买账,一个作家,一个教师,混得穷困潦倒,百病缠身,万事不随心。自己本人如是,其子女如何呢?命运多舛!这就是所谓的聪明人,他们的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自以为是的所谓聪明,如果严重的背离了道德,等待他的将是一连串的不幸。接触到圣贤教育以后,我们不妨冷静下来回忆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那一件不是违背伦理道德招来的烦恼!
人生年过四十,即不惑之年,所谓的过来人,再不能违背伦常办事了。而我所遇到的这两位人师,年龄都超过了这个界限,依然我行我素,给自己日后的衰败埋下了祸根。
父母师长是孩子的镜子、榜样。要处处检点自己,要对孩子与后学负责任。中国老百姓喜欢说:做恶受报,远在儿孙,近在自身。上人造恶,儿孙为什么受报呢?儿孙不知不觉当中秉承了上人的习气,犯作了跟上人一样的错误,重蹈前辄,报应自然一样,这里面绝没有迷信色彩。我们仔细观察一个家族的三代人,生活习惯与性格很相似。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尚且不谈其中的因果关系,就从人人看得见感得到的客观事实上去寻根问底,祖父的不良习气从小传给父亲,父亲的不良习气又传给孙子,所以,孙子与祖父并未谋面,甚至他出生之前祖父已经不在人世了,但他的所作所为很多地方跟祖父同出一辙,祖父当年遭遇的恶报,在孙子辈不断的重演。这个道理人人想得通。
由此,我们就明白,改变一个家族大众的命运,首先要上人走得端行得正。给孩子作出好样子。中国老百姓所谓的祖上德厚,就是上人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后世子孙牢记前人的教诲,在名利当前,见利思义,避免犯作过错。
而童男身,从小处来说,是青少年儿童,纯洁无染,未接触过男女之事者;从大处说,是一辈子都严于律己,不放纵,不淫欲的人。
人生的每个年龄段都有容易犯作的恶习气,有的人年轻时将自己管理的很好,但到中年以后,社会地位发生变化,就拜倒在财色之上;而有人年轻时不懂事犯了错误,受到应有惩罚以后明白了自己做得不对,从此不二过,保持当人清白无染。
菩萨会不会因为他已经不是童男身,就放弃不管他?这不可能!人贵在当下回头!佛菩萨将会象护持童男一样护持着他,那怕他已经人到老年。
我们接触到圣贤教育以后,明白了何为对何为错,严持戒律规范自身,不久以后,你的身心世界就恢复了青少年时期的童真,生活处处是阳光。你重新回归到纯洁境界,快乐无穷。菩萨不指点,众生如何知道?
我们再看经文:【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作何解释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二百八十八集,二0二二年十一月三十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