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
我们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卷四
【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 ,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
关于迷悟,何为迷何为悟,何为自性,何为识心,从何时起迷,由何觉悟,很多修行人并不明白。因为我们不明白,一知半解,修行上自然退堕不前,跟着烦恼习气走。佛家所说的物始劫,这个无始是什么意思,知道的人也寥寥无几。
因此,精神包袱太重,不敢奢望成佛。无始,就是没有开始。当下起迷,扰乱了清净本心,烦恼就开始了。绝大多数修行人将自性与开悟理解的深不可测,神秘化,所以,对于迷惑颠倒,就不知道从何下手去纠正。
其实,开悟与自性并不抽象,开悟,就是对某件事情明白过来,弃错向正。自性就是觉正净,所作所为都顺应正能量。识心呢,则是善恶加杂,六尘烦恼当家做主。这样一说,大家就感到很正常,修行就是立足生活,不断探讨,不断纠错,去邪向正,完善人格。学佛修行不神秘!
我们再看经文【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 ,虽佛发明,犹不能返】
妄想,就是加杂着不净念头的想法,那怕这个不净念头是微不足道的,也不能小看它的危害。就跟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一样,他今天背着大人偷了几块饼干,看起来并无大碍,可是,习以为常,偷盗惯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机缘一旦成熟,他极可能就是一个飞天大盗,祸国殃民的大贪官。就是佛在这里说的从迷积迷,以历尘劫 。刚刚迷惑,动个不好的念头,佛家叫做无明烦恼。
念头作用到身口上,叫做尘沙烦恼,恶念付诸行动造成恶事,叫做见思烦恼。层层向下,一层比一层深重。就跟我们身体的疾病也一样,看起来一夜暴发,来势凶猛,那也是积累了很长时间,从小病累积成大病。我们现在的病情如何?六道凡夫都是大病人!虽然有一部分人活蹦乱跳,看起来过的不错,那是他的病还没有暴发而已,病在酝酿之中,都不是健康人。
自诸妄想展转相因,是因生果果生因。我们本来处在清净当中,干自己该干的工作,这很正常,可是,脑子忽然一转,蹦出一个念头,引发往事,心里就不舒服了,情绪跟着波动起来,念头是淫欲,身行马上做出反应,念头是嗔恨,则无缘无故的对身边的人找麻烦发火动怒,念头是偷盗,也会付诸行动,等等,这就是一念不觉生无明,是每个众生都习以为常的烦恼。
我们能不能控制住自己,永远保持清净呢?这就是佛陀说法度众的主题,证阿罗汉,证菩萨,证佛果,也就在这里见功夫。谁有这样的功夫谁就是圣人。我们从无始劫到现在,念头起起落落,善时向上,恶时下堕,跟着六尘烦恼杀盗淫妄,喧宾夺主,将自性变成识心,病害的太深,深到麻木不仁,对佛圣的教育不敢相信,不敢力行,所谓虽佛发明,犹不能返。这个发明是什么意思?是世间法所谓的发明创造吗?
当然不是。这个发明,发,是启发教导,明,是弃暗投明,断恶向善。犹不能返,是我们迷得太深,习惯成自然,六尘烦恼虽然不正常,我们却还沉溺其中,还用圣贤的话来搪塞推诿,所谓食色,性也。把杀生吃肉,邪淫秽乱粉饰一番,世间还有专事这些恶行业者。完全错解了古人的用意。
食,是正常的一日三餐,身体给养的需要,人必须吃饭喝水,这是与生俱来的,不吃就要饿死。色呢?眼观一切万物,也是与生俱来的。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贪吃邪淫。佛从来没有说不让学人吃饭,只是不让我们吃造恶业的饭。佛也从来没有说不让我们视物,但要求大众非礼勿视,不要污染自己,这不是很好的教学吗!贪吃众生的血肉,一时的享受,万劫的烦恼,很不值得。而贪看不该看的物相,一经污染,再也无法清净,都是应该禁止的。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关于迷惑颠倒,佛在这里说,因与迷是一体。演若达多这个年轻人,忽然之间精神失常,这是无缘无故的吗?世界上那有无缘无故的事情呢!这个年轻人不思进取,沉溺于衣着服饰,与众多的贵族子弟相处一起,衣不惊人死不休!对衣着装饰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对着镜子梳妆打扮,贪爱自己的脸面!照镜子成了他的嗜好。长期与他人争奇斗艳,看到谁比自己长的好看,就心生嫉妒,食不甘味,寝不安枕。害怕自己不再是年轻姑娘羡慕追捧的第一偶像,退居第二第三,在落寞惆怅当中仿偟不定,时时刻刻担心自己那天老了,没有炫耀的资本,梦中也怕这一天到来。太执着身见,是他这次着魔得病的主要原因。遇到强似自己的人,他再怎么打扮都超越不了人家的天生丽质,则心生嫉妒,失去理智,他精神恍惚,出现了状况,最后演变为精神失常。从外表看来,他迷头认影,忽然发疯,好像没有原因,其实,这个病早就生根发芽了。所有精神疾病,都是执着太深,想不通,看不开,自己折磨自己,最后,一个偶然的诱因,如导火索一经点燃,火山爆发。
就是佛在这里说的,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意思是,没有迷惑的因,妄念就无从生起。我们要把一切妄因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让它滋生成事实。这就是我们持名念佛,妄念刚起,就用佛号打压下去的道理,不能给妄念增加养分。什么是它的养分?顺着不净念头继续思想,就是养分。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来个快刀斩乱麻,当机立断,用佛号将它换过来。它就自然转化成我们念佛的力量,来一次,压一次,久而久之,它就转成了正能量。留在我们心中的,只有阿弥陀佛光明名号,这就是一心不乱。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如何解释呢?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二百二十五集,二零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