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六
【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 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 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 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 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销 成圆明净妙 余尘尚诸学 明极即如来】
佛陀反反复复给我们说,六根其实就是一根,烦恼断尽以后,一根就具其他五根的功能,很多人感到佛说的太难懂:眼睛就是眼睛,它成不了耳朵;舌头就是舌头,他成不了鼻子!佛怎么说六根就是一根呢?那我们细心品味文殊菩萨这句【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这个动字。当我们眼睛看见美色,那是眼睛单独的烦恼吗?眼睛看到了形象,马上传导给意根,意根也没有清闲,随之传给相关器官——身根,身根冲动,接下来就要造作诸业,六根都忙碌起来。
耳朵听到毁赞音声也一样;舌头尝到美味、鼻子嗅到气息等等,都会马上引起其他五根的兴奋,这就是文殊菩萨所说的诸根动。六根同时活泛起来,如同猛火燃烧一样,所谓天下大乱!这时候该治伏那一根?如果没有净土念佛一法的话,好像还真没有办法!用禅坐静下来吗?好像来不及了!用密宗持咒结印等方法吗?好像也来不及!而且,人家看到你手忙脚乱,嘴里念叨,手又动作,还以为你得了神经病呢!这时候,我们或者出声、或者默念阿弥陀佛圣号,端庄又平常,佛号控制了意根,意根清净下来,其他诸根就恢复理智,这不就是一机抽的用意吗?阿弥陀佛圣号具有无量光明,一切邪魔闻之不敢靠近。
我们起邪念,就是魔性发作。魔很灵感,众生一起邪念,他马上应合,来的非常迅速!这时,立刻提起佛号,邪不压正,魔就逃遁了。由自己萌生出的那个恶念,没有外来力量支持他,几句佛号下去,自然平复。这个办法好极了,我本人屡试不爽。
【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我们用个很常见的比喻:为了某件事,当时在气头上,暴跳如雷,去死的心都有了;或者遇到某种挫折,万念俱灰,死的心也有了,重重阻障,当时过不去,想不通,要死要活。但过后呢,心理平复以后,觉的很可笑,根本不值得!可惜我们回头太慢,往往造作出不良后果。不是有很多人因为回头太慢、想不开轻生自杀吗!自杀的人后悔死了!人身难得,父母辛辛苦苦养大你,你不说兢兢业业报父母恩,国主恩,众生恩,顶天立地干出一番事业来,将来之不易的宝贵人身轻易毁灭,辜负了父母重望、天地养育之恩,罪大了!自杀的鬼魂很痛苦,他的神识每隔七天就要重复一次生前的自杀行为。也就是说,他七天死一次。关于死难的痛苦,佛所,如生龟脱壳!我们想一想,他七天死一次,那是多么大的苦难!要死多少次了结呢?没有答案!一说是他找到替身以后才可以去投胎转世。找替身,那那么容易!
如果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想到自杀,自尽鬼马上感应到了,无数的自尽鬼抢你这个名额,你很危险!所以,遇到逆境当前,我们更要持之以恒念佛,不能松懈!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再大的困难,只要正气长存,佛号相助,都有出其不意的大转折!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息机归寂然的这个机,就是引发我们六根妄动的机缘,归寂然,是恢复理智,佛家又叫做回归自性德能。诸幻成无性的诸幻,是引发六根烦恼的一切人事物。这个无性,即泡影,大海里面的一个水泡浪花。风停了,雨住了,蔚蓝色的大海风平浪静,明澈如镜,清清净净,煞是可爱,就跟听话的孩子一样惹人爱怜。诸法无自性,都是众生情绪波动以后的幻相当。众生情绪安稳下来,一切都是海棠依旧,根本没有发生变化。【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这是文殊菩萨又一次重复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的妙理。如何说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三百七十八集,二0二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