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450集

慧利 2023年5月13日15:33:43
评论
398

【楞严经】卷七
【于初七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号。恒于六时,诵咒围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遍。第二七中,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心无间断,我毗奈耶 ,先有愿教。第三七中,于十二时,一向持佛般怛啰咒。至第七日,十方如来一时出现镜交光处,承佛摩顶。即于道场,修三摩地 ,能令如是末世修学,身心明净,犹如琉璃。】
我们再参习这次法会,以持颂楞严咒为主修。三七日中不间断,妄相杂念没有了,制心一处,佛出现了。见到佛当然是好事,因为大家在修行上都有疑惑,向佛当面请教,佛解决了我们的疑惑,修行更顺利。这是有真功夫的人见佛以后不迷不乱。
而对于没有修行功夫的凡夫众,他见了佛不一定是好事!带着猎奇的心理求神通求感应,极可能将好事转为坏事:从此以后不说断恶修善,专事希望佛菩萨出现,这就麻烦大了。关于见佛,我们必须明白,是为了跟着佛学习。就算往生到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时刻跟随阿弥陀佛在一起,佛不过是我们的老师而已!老师教学生如何断恶修善,再平常不过了,没有什么神秘的?持颂楞严咒二十一日能见到佛,其实,用念佛的方法也一样能见到佛!关键看自己是不是修出了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智慧心、仁爱心,够不够善人的标准。我们用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决心与愿心去修行,承蒙阿弥陀佛接引,比这里二十一日持咒见佛的效果更殊胜!
因为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到极乐世界,等于我们已经成佛了!而二十一日持咒见佛,我们看经文:【即于道场,修三摩地 ,能令如是末世修学,身心明净,犹如琉璃。】这里的身心明净,是完全成佛了吗?佛没有这样说。而且,这个方法是阿罗汉菩萨修的,普通凡夫修行人办不到!二十一天不眠不休专精持咒,谁有这个体力与精神?现代人打个普通佛七都很困难,谁能二十一天坚持下来?还有法坛如此严格的建置,太复杂!很多人没有这个条件!
所以,佛的诸经必须要有修行程度的大德讲说,不然的话,《楞严》到这里就学不下去了。勉强照着佛说的去作,只怕精神要分裂的。印祖当年住持道场打佛七,仪式非常简单。印老是不允许在佛七法会上长篇大论的,最多讲个开示,不耽误大家念佛的时间。简简单单,就一句阿弥陀佛。印老对后学影响力经久不衰,说明他老人家的方法是对的。我们之所以探讨《楞严》,是希望有缘同修吸取《楞严》的精华,返观自己,坚定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决心。且不可看到人家持了二十一天楞严咒见到佛,就模仿改持楞严咒!
当我们的念佛功夫达到理一心不乱的境界,比在这里见佛更殊胜!根本不用羡慕他们。《无量寿经》上,佛说的三辈往生,阿弥陀佛前来接引,放光加持,那个光可是不折不扣的智慧光!蒙阿弥陀佛光明照耀,往生人身心清净,也犹如琉璃!这个琉璃的意思,是光明磊落,意根没有一个恶念,念佛功夫达到往生的资格,佛陀一臂之力加持,我们的道行翻倍!真佛出现,他定然赞叹修行人持戒修德,而不会赞叹杀盗淫妄!既然如此,我们精严持戒,专精念佛,一样的。
不在修行上用真功夫断恶修善,整天希望见佛,是不对的。偶然见到阿弥陀佛,也以平常心对待:有问题向阿弥陀佛请教,抓住这个机会;没有问题,念佛念得得心应手,就继续念下去,见如不见。
果然是自己往生的时节因缘到了,阿弥陀佛会告诉你: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来接引。留给我们充足的时间处理身后事,到时候往生,诸事办妥,无牵无挂。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千万不能学一部经改一个法门。广学多闻要有条件的,条件不具备,就老实念佛。我们再看经文:【阿难!若此比丘,本受戒师,及同会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净者,如是道场,多不成就。】看了这几句经文,是不是兜头一桶冰雪水灌顶下来,一下子凉透了?楞严法会,要成就大家都成就,有一部分人不成就,其他人也成就不了!这个玄机在那里?为什么牵三挂四影响别人成就不了?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四百五十集,二0二三年五月十一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