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467集

慧利 2023年6月2日15:19:54
评论
234

【楞严经】卷七
【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何为五逆无间重罪?这个五逆,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合和僧。能造五逆大罪,说明这个人恶到了极限,他的果报必然最惨烈!无间重罪的这个无间,即无间地狱。地狱名字叫做无间,是这里的罪人受酷行无间断。
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弃,意思是极重的死罪,跟以上的无间重罪一回事。四弃即淫欲、杀生、偷盗、妄语。八弃,即在杀盗淫妄之上又加以淫欲心摩触男(女)人身、独与男(女)人入阴蔽处、覆藏他人重罪而不检举、伙同犯罪比丘消耗十方供养等等不正当的行为。
作为受了大戒的出家男女二众,是佛门的中流砥柱,一举一动都要合乎规范,那敢杀盗淫妄暗室亏心呢?胆敢如此放纵的出家人,也是恶到极限者。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自己作不到,千万不要去受这个大戒!那是欺佛瞒祖的罪业,做到了再受不迟。
修行众不加斟酌,动辄出家,那是非常危险的。功德不成反造罪业,佛菩萨是不忍心看众生受苦的。那,已经犯了以上罪恶的出家在家二众,如何在有生之年悬崖勒马,180度猛回头呢?佛说的明白:【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佛说的没错。觉悟到自己做得不对,也知道将来罪报的可怕性,就得下死力气用功持咒收摄乱心,抢在果报到来之前端身正意,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一切罪业都消了。
那有同修要问:我不持楞严咒,就念阿弥陀佛行不行?这样更好!楞严咒是佛的方便说,因为楞严会上相当一部分人根本不愿意念佛,他喜欢长篇大论,佛就给他说长咒。总之,持咒也罢,念佛也罢,都要达到一心不乱,以往生极乐世界为标准,罪业才能够消除。
净土宗的三辈往生,其中下下品生人,就包括五逆十恶重罪者临终十念佛号,阿弥陀佛不负前愿,平等接引。释迦佛祖说法前后一致,不矛盾。那,佛这样一说是不是否定了因果学说?没有。因因果果,在凡难逃,在圣不免。区别在于凡夫由因生果,由果生因,冤冤相报,轮回不休。往生到极乐世界则不一样了:极乐世界的大众,到十方供养诸佛,就是度化自己的有缘!恶缘也罢,善缘也罢,都转作往生极乐世界的法缘,谁还报复谁呢?谁还向谁索债呢?极乐世界都是清一色的善人,都继承发扬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曾经的恩怨情仇,谁还计较?这样一来,罪业不就如风吹沙,悉皆灭除了吗?
我们要理解佛说法的意思,不能抱着侥幸心理我行我素造诸罪恶,然后再念几遍楞严咒,就认为没事了。罪业太重,区区几遍楞严咒消不了,区区几句阿弥陀佛圣号也消不了,该受什么罪业继续受就是了,那有这样的便宜事?
我们再看经文:【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销雪。不久皆得悟无生忍。】准确的说,凡夫众都是罪人,谁也别笑话谁。从无始劫来,凡夫众那个不是杀盗淫妄?不过时重时轻罢了。重时,连带自己下三途,轻时,在三善道暂停几天。未遇佛法之前,没有谁知道杀盗淫妄是错的,也就不会发露忏悔,只能随着各自的业力继续下去,轮回不休。
遇到佛陀教育,知道杀盗淫妄是轮回的根本,从此以后严持五戒,不再犯作,这就是忏悔发露。忏悔的真实意义是不二过。若能读诵书写此咒,是修专精持咒法门。持诵楞严咒摄心,念累了,书写,写累了,又持诵,以达到摄心的目的为要。跟我们念佛一样,绕着念,坐着念,掐珠念,画格子念......都行,那个方法得力就用那个,不拘一格,不要浪费时间。【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有没有用处?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四百六十七集,二0二三年五月二十八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