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557集

慧利 2023年8月26日19:40:42
评论
209

《楞严经》卷八
【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歧路,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
五不还天,四禅天人看不见,但不能否认它的存在。佛比喻说,【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这个粗人,是凡夫俗子。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不说别的国家,就中国版图,便有数不清的阿罗汉菩萨居住在这里。所谓三千狮子吼秦岭,八万罗汉镇终南!圣人居诸的地方殊胜庄严,但凡夫肉眼看到却是旷野深山,一片荒凉。
悟达国师与人面疮的故事,大众都很熟悉。这是唐朝时期的典故。悟达国师未发迹之前,遇到一位病僧。病僧身上长满了恶疮,臭秽难闻,非常痛苦,众僧避之不及,但悟达国师收留了他并悉心照料。病僧不久就痊愈了,很感恩悟达。分别的时候,对悟达透露了他的身份、他就是迦诺迦尊者,化作病僧试探悟达的功夫。并告诫他说:你日后遇到解决不了的大灾难,来某地找我,我的道场旁边有两棵松树。说完,就化作清风不见了。
此后,悟达一路顺风,唐懿宗十分尊崇他,就封他为国师。可好景不长,悟达国师膝盖长了恶疮,很痛苦,全国上下的名医都无法治疗,眼看着要送命。他想起迦诺迦尊者的许诺,就亲自去找尊者。但到了约定的地点,是一片荒山,没有任何建筑物。他记得尊者说两松为记的话,果然找到两棵松树。他虔诚礼拜,忽然出现了庄严道场,迦诺迦尊者笑面相迎。悟达说明了来意,尊者告诉他,这是他名高位重以后,生起傲慢,怨家债主找上来了,让他赶紧忏悔业障。悟达深思以后,确实如是,就发愿改除傲慢,谦虚平和。尊者让他到山岩下清泉去洗濯毒疮,悟达照着去做,毒疮随之消失。再回头寻找尊者的道场,仍然是一片荒山。
阿罗汉度化有缘才显相给他看,其余时间是不露面的。我们的行为举止,住在此地的菩萨阿罗汉看得明明白白,极乐世界的大海众菩萨也看得清清楚楚。情景跟禅天大众与五不还天一样的。
【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这个独行无交,是没有伴侣、没有男女淫欲。男女淫欲是修行的大障碍。要不得。【未尽形累】的这个形累,是身相。色界大众执着身相。身体是他们向上进取的最大拖累。【自此已还,】的还,是从头到顶。从梵众天起,到色究竟天,共十八层天,都属于色界。欲界与色界的情况我们知道了,再往上就是无色界了。
【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歧路。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这个有顶色边际,就是色究竟天。这里的大众没有退堕轮回的,但有利根与钝根。【其间复有二种歧路。】这就是利根与钝根阿罗汉的分歧之处。各自去了那里呢?【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这是利根阿罗汉。他就在色界天一鼓作气,有的修成四果,有的进修到菩萨位。【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这个回心,就是利根,从低向高,由小乘向大乘,更进一步。但另一类钝根阿罗汉则不然,他转到四空天去了。他错误的认为四空天比禅天的境界高,到四空天修行成就快。结果适得其反。【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这是五不还天的一类修行人总认为身体是拖累,他羡慕四空界无身相,而到四空界去。到了四空界,受到大众着空的影响,不作为,自然进步慢。销碍入空,是他舍弃了身相。其实,色界广果天人误生到四空天的就不少,但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凡夫众。由色究竟天生到四空天的,人家是小果圣人,性质不一样。【如是一类,名为空处】的这个空处,即空无边处天,无色界生到空处天的大众,一部分是广果天未证果的普通天人,一部分则是五不还天的圣人。普通天人生到四空天,最后的结果是堕落下来,五不还天的圣人不会堕落,但成就很慢。比之回心大阿罗汉,他远远落在人家后面。具体如何说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五百五十七集,二0二三年八月二十六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