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八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忘,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阿难!苦乐两灭,斗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机括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沈垢。如是一类,名善见天。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一类,名善现天。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
五不还天,又名五净居天,译作阿那含。三果罗汉即阿那含。可见住在五不还天的圣人都是三果学人了。
【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这个下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对于三果学人来说,完全脱离开三界,出轮回在上,轮回在下,故说下界。初果七次往返,二果一返,反复磨练提升,到三果就稳定了。一直住在五不还天继续修行。九品习气,即贪、嗔、痴、慢细分出的八十一品见惑。三果学人都没有了。【苦乐双忘,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 九品习气断了,自然感得优胜的修学环境,安住五不还天。苦乐双忘,是断了欲界的见惑,苦灭了;不受色界三禅的喜乐,乐灭了、也不执着空界的无相,中道行事。换个说法,他不贪受天福了。这是了不起的大觉悟!修行人之所以迟迟不能向上提升,主要是这个原因:舍不得天福与七情六欲。三果罗汉放下了。
五不还天共有五层,虽然都是三果学人所居住,但程度不一样。因此分出五层。就跟我们小学五年级一样,同属一个班级,有考百分的,也有考六十分刚刚及格的,因此,三果学人分成五个等次,就有了五层不还天供他们学习居住。
【阿难!苦乐两灭,斗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这个斗心,就是现代人的竟争心:为了名利牺牲道德而互相斗闹,生出无限烦恼。而苦乐两灭,斗心不交者,他安居在无烦天。没有了烦恼,很清净。无烦天人寿长寿一千大劫。
【机括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无热天的这个热,即热恼,无热恼则清凉。【机括独行,】的这个机,是用心,一门心思断烦恼;独行,是一路向上,不退堕。【研交无地】的研交,是研究如何提高修行品位,无地,是没有斗闹、是非。无热天的大众,不但行为端正,心念也端正。心胸宽广,大公无私,光明磊落。这一层天叫作无热天,大众清凉自在。无热天人寿长二千大劫。
【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沈垢。如是一类,名善见天。】 这个善见,是一切所见皆善,不受污染。而【十方世界,妙见圆澄】的圆澄, 是他洞视一切,见前见后,见因见果,无一不漏,而深信因果,积极行善。【更无尘象一切沈垢。】这个沈,通沉。即空中遍布的阴云与灰尘,表思想意识的污染,他们不受影响了。这就是善见天人的殊妙。善见天人寿长寿四千大劫。
【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一类,名善现天。】 善现天的开头,佛说,【精见现前,陶铸无碍。】这个精见,是见闻觉知的功能更精纯,看待问题更全面,处理问题更妥当,行为处事随其方圆,不变本色。陶铸,是如同陶师造器,任运自如。善现天人亦复如是,从善如流,身心自在,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善现天人寿长八千大劫。
【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 这是色界最顶端。【究竟群几】 是此天超越色界一切天,高高在上,登峰造极。【穷色性性,】这个穷,是尽头,色是色界。前一个性是色性,后一个性是空性,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不碍空,空不碍色。【入无边际。】是此天众的神通妙用大增,智慧德能超升。色界大众修到这里为最高。因此,将这层天叫做色究竟天。色究竟天人寿长一万六千大劫。
色界十八天就探讨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三天并无想天、三果学人的五不还天,共计十八层。
【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这是佛对五不还天的补充说明。佛对阿难尊者说:五不还天,四禅天人只听说过,但没有看到。这个四禅四位天王,指的是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这四天的天王与人民,都听说过五不还天,也很羡慕向往,但他们都是凡夫,凡圣两别,凡众禅天看不见五不还天的圣人、也见不到五不还天的境象。这个话题很深,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五百五十六集,二0二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