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记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关于五蕴与断除五蕴回归自性,高难度的法门我们修不来,老实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就是了,这个法门人人会修,且万修万人去。目下的修学环境,绝大多数人禅坐不住了,修密,想成就,更是遥不可及,就念佛一法适应于所有人,这已经被广大学人认可了。能够专念佛号求生极乐世界,这样修最好,一步到位成就佛果。佛家的84000法门,净土一法是直达车,其他法门是中转站,为什么这样说呢? 诸水流行都入海中,84000法门最终都以回向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为总归宿。
修学佛法,有三个方面是统一的、学人必须知晓的,其一,是修行的基本常识与理论指导;其二,是佛家的戒律,以五戒为主,无论修行那个法门,五戒必须持,否则就修不成功;其三,就是临终十念阿弥陀佛圣号求生极乐世界。这是每个修行人都必须明白的。从这里,我们就能掂出净土法门的份量有多重!佛劝说84000法门的修行众都求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因为这个方法贯穿释迦佛12000的法运、乃至法灭以后有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一样灵验。正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受到修行大众普遍的欢迎。
观音菩萨就是西方三圣之一,诸佛都是从极乐世界完成道业的,释迦佛当然不例外。诸佛教给我们的理论与方法,都是千锤百炼验证出来的真理,净土念佛一法就如是。五蕴代表一切烦恼,但观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用猛利的念佛功夫将这一切都照破了,心如明镜,不染纤尘。
照见五蕴皆空的照字用的很好,表菩萨参透了一切法空的道理,在诸法中不受污染,来去自如。度一切苦厄,是观音菩萨永远离苦了。苦由恶业感得,不造诸恶就不受诸苦。
我们再看经文:【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几句经文相当深奥,初学根本参不透。因此,大家虽然经常读颂《心经》,佛门还将《心经》会集在晚课,但大众都是滑口而过,根本不知道色、空的意思是什么,色,是有相,空,是离相。舍利子,就是舍利弗,佛弟子当中智慧第一人。那么,舍利佛的智慧来自那里?来自他参透了空理,跟观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的空是一个道理,表舍利弗尊者也破五蕴了。
在释迦佛座下,舍利弗、目建连这些修行众的真实身份是什么?都是古佛再来。一佛出世,千佛拥戴,在我们这里,释迦佛与大众的缘熟了,释迦示现佛身;而在其他国土舍利弗示现佛身,释迦佛则示现弟子身,跟唱戏一样,目的都是为了度化众生。舍利弗尊者是个高度智慧的修行人,就今生今世,他也跟释迦佛一样,舍弃了荣华富贵出家修苦行了。虽然他归依在释迦佛座下做佛弟子,但对佛门做出的贡献很大。
尊者能随机应变摆平眼前的纠结,八面玲珑,是个温和慈善而且机灵的人。我们熟悉的祇树给孤独园,就是舍利弗尊者摆平舍卫国的黄发外道,克服重重困难建造起来的,给佛陀提供了绝好的说法道场。舍利弗,译作中文的意思是身子,又名鹫子。因为尊者的母亲是摩揭陀国著名的美女,身材绝妙,高欣匀称,百里挑一,尊者禀赋母亲的遗传因素,身体也很美妙,端正而高大。鹫子,是尊者的眼睛炯炯有神,很明亮,就跟鹫鹭的眼睛一样深邃而犀利。
舍利弗尊者出生于婆罗门贵族,受过良好的教育,知识面很广,学问很渊博,但当他接触到佛法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些小学问是沧海一粟、皮毛知识而已。世间法的学问,一是科学,二是文学,就一般人来说,科学仅限于自己的知见,直到现在,科学界都没有解决人类的生死大事,人得了不治之症就死亡,这是谁都避免不了的,现代科学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将来能不能解决了?同样解决不了。
缘于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就集体毁灭了。如何毁灭的?人人杀盗淫妄、争名夺利、互不相让,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最后用自己的文明毁灭了自己。也就是说,人的福报就这么一点,永远提高不上去。那天人的智慧很高吗?他们的科学有没有解决生死大事?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心经》讲记第十三集,二0二四年七月一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