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二 信解品
【穷子见父有大力势,即怀恐怖,悔来至此。窃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佣力得物之处,不如往至贫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见逼迫,强使我作。作是念已,疾走而去】
肆力有地,是有下苦赚饭吃的地方。这是穷人在富人面前的自卑,比喻众生不敢奢望成佛。这个流浪成习的孩子见了自己的大富豪父亲,非常害怕,他思畴道:看这家人的样子,不是国王也是皇亲国戚,家里仆佣甚多,他肯定不需要我这样的穷人给他干活,这里没有我的用武之地,我还是找个穷人家给他挑粪作苦力,多少还能赚点生活费!是的,我得赶紧走,迟了,让他们看见我在这里,仗着势力强迫是做奴隶,只干活不给钱,还要随意卖掉我,我就麻烦大了!想到这里,他拔脚就跑。
这个比喻很恰当,很多人对成佛产生了误会,总认为修行、开悟、成佛是很神秘的事情,这一点都不神秘:修行,就是将自己的缺点改正过来,开悟,是明白何为对何为错,成佛,则是所有的缺点全部改正,这有什么神秘的!佛从不以自己是佛而高高在上卑视众生,反复给大众解说:再微小的众生都有与佛一样的七大功能:地水火风空见识,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原材料都一样齐全,区别仅是佛在悟,众生在迷,众生去掉迷惑就是佛。因此,佛说一切法平等,修行成佛根本不难参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抓住当下做好每一件事,身口意三业保持清净善良,就是向佛位进取。
【时富长者于师子座,见子便识,心大欢喜。即作是念: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我常思念此子,无由见之,而忽自来,甚适我愿,我虽年朽,犹故贪惜。即遣傍人,急追将还。尔时使者,疾走往捉。穷子惊愕,称怨、大唤:我不相犯,何为见捉?使者执之愈急,强牵将还。于时穷子,自念无罪,而被囚执,此必定死,转更惶怖,闷绝躄地】
闷绝躄bì地,是吓死过去。看到自己寻找已久的孩子不但不认自己,反倒再次舍弃自己而去,作父亲的绝不放过这次机会,吩咐侍卫赶快将他追回来当家做主、继承家业。流浪儿子不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误会为富豪人家强抓他作奴隶,越跑越快,而侍卫为了完成主子交给的任务,死死抓住这个孩子强拖硬拽,流浪儿顿时吓死过去。
这比喻什么呢?比喻教化众生不能操之过急,要一步一步来。侍卫,就是替佛传法者,他没有佛圣的圆满智慧与善巧方便,急于求成,结果适得其反。这是很多人的通病,自己急于求成,也让座下大众急于求成,不观机,不对症,日中一食,不倒单,盲目效法法身大士,将他人逼得走火入魔,这是不对的。师父教化座下弟子,自己就未成就,理论方法不正确,结果是卷堂大散,人都走完了。
长者看到贫贱已久的孩子自卑而胆小,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就让侍卫放了这个孩子,让他愿意去那里随意。
【 父遥见之,而语使言:不需此人,勿强将来,以冷水洒面,令得醒悟,莫复与语。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劣,自知豪贵、为子所难,审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语他人、云是我子】
【使者语之:我今放汝,随意所趋。穷子欢喜、得未曾有,从地而起,往至贫里、以求衣食】
孩子吓死过去,父亲救他醒来,并没有给别人说这个人是我的孩子,担心有人暗中害他。只吩咐侍卫放他走就是了。孩子获得自由,欢欢喜喜到穷人区去找工作了。这是不是佛圣看到众生得度的缘不熟,放弃了众生呢?当然不是,只是想方设法促成大众得度的缘熟,时时跟随着每个众生。
佛身遍一切处,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那个众生缘熟了,佛都知道。就跟命终往生极乐世界一样,尽虚空遍法界这样大,每时每刻往生极乐世界的大众比雨点还多,阿弥陀佛都从容不迫,不漏接一个。佛的能力无限大,是因为佛将烦恼完全转成了智慧德能,自性本具的能力发挥出来了,不足为奇。佛圣教化众生一切随缘,恒顺众生的根性,既让众生顺利上路,又无副作用。
【尔时长者将欲诱引其子、而设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无威德者:汝可诣彼,徐语穷子,此有作处,倍与汝值。穷子若许,将来、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语之,雇汝除粪,我等二人、亦共汝作。时二使人即求穷子,既已得之,具陈上事。尔时穷子先取其价,寻与除粪】除粪,就是断烦恼,佛将一切烦恼比作垢秽。
这就是佛度众生的善巧方便,先以利勾之,后令入佛智。不强抓孩子回来,派两个侍从也穿着破烂衣服,装成作苦力的,跟穷孩子混在一起,对他说:我找了个富户雇主,他家需要我们三个人一起去清理卫生,打扫厕所,出的工钱比任何人家都高,你愿意去吗?
穷孩子得知给钱这样多,高兴极了,就欢欢喜喜跟着两位侍从回到自己家里。作为师父,教化座下弟子,自己首先要有经验,对初学如何教化,对老修行又如何教化,就跟释迦佛五时说法一样,都能取得卓越的成果。穷孩子回到父母家以后又怎么样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六十九集,二0二五年三月三十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