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第141集

慧利 2025年8月12日16:56:21
评论
12

《法华经》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于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乐,五欲自恣,于某年月日,以无价宝珠、系汝衣里,今故现在。而汝不知,勤苦忧恼,以求自活,甚为痴也。汝今可以此宝、贸易所需,常可如意,无所乏短。】
说了这么多,有缘同修作何感想?如果你刚刚学佛,修的是其他法门,尚未修熟练,你赶紧回过头来抓住净土三经与一句阿弥陀佛圣号,严持五戒,落实十善,专精修为,中途不改弦易辙,不走弯路,尽形寿修持下去,今生今世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如果你已经在其他法门上专精修学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修的得心应手,就不要改修念佛了,但一定要记住,将所修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以极乐世界为归宿,今生也能成就。修行就怕加杂,儒家大德早就告诉弟子们,学之道,贵以专,释迦佛当然不让弟子杂修、乱修,因为,行歧路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我们学习《法华》,果然能参透这一妙理,就跟穷亲戚找到身上的无价之宝一样,一下子成为世界首富,你说受益深不深!
【汝今可以此宝、贸易所需,常可如意,无所乏短】,这是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就跟阿弥陀佛一样了!哪怕这个往生者是六道凡夫。他虽然生在凡圣同居土,却有跟阿弥陀佛一样的智慧德能。极乐世界的大众到其他诸佛国土供佛闻法,都是诸佛的上座弟子,因为他能一步到位,将佛法修学的精要讲明白。
而能将净土一法解释清楚的学人,他就跟诸佛的智慧接近了。我们要不要学很多部经、拜很多师父?没有那个必要、别费那个力气!有吃有穿,有经济来源,有个小房子遮风挡雨,就一个人专精念佛,这是最好、最理想的修学环境。不要看这样做很简单,大道至简,越是高级的法门越是简单易行,适应一切大众修持。
高档奢侈品只有少数买家,而大众化的消费品才是市场的主流。商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佛圣岂能不知!那么,我们要不要找个大的寺院道场名山古刹去修行?这个看你的具体情况。你刚起步念佛,一个人念不下去,需要依众靠众,那可以参加集体念佛活动,而自己一个人能念下去,就不要跑这个路了。道场的住宿条件等等,对中年以上的修行人都有影响,吃不好,睡不好,精神状况就差,身体容易吃亏。
更为严重的是人多口杂,矛盾是非叠起,不见得有多少好处。大多数修行成就者都是自己一个人关住门念佛,这样好处太多了:没人打扰,想念多久念多久,想怎么念就怎么念。没有外缘的干扰,也没有其他诱惑,自然就得三分功夫。
而现代人的家庭条件好,大多数寺院的住宿条件都不满意他,事实证明,越是经常跑寺院的人,心越烦乱,身体越差,家里是最好的念佛道场。有个居士要出家,去问当时的佛门大德,大德告诉他:出家比在家难!你家里就两三个人,出家以后,寺院的住众人数多,素质不等齐,彼此要处好关系那真不容易。这是大德的真话,说到底,还是一个人念佛最好。
五百罗汉接着说:【佛亦如是,为菩萨时,教化我等,令发一切智心。】能在某尊佛座下听佛教诲的学人,都跟这尊佛有缘,这毋庸置疑。为菩萨时,教化我等,是释迦佛在因地上就教诲过五百罗汉,与他们的法缘很深。令发一切智心,这是释迦佛在很久劫前,就劝五百罗汉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可大众根本听不进去,我行我素,坚持靠自力法门修行。
【而寻废忘,不知不觉,既得阿罗汉道,自谓灭度,资生艰难,得少为足。】这是五百罗汉亲口检讨自己。而寻废忘,是对佛的教诲左耳进右耳出。不知不觉,既得阿罗汉道,这里面藏着多少心酸!跟释迦佛曾经一起修行,释迦佛都八千次示现成佛了,他们还为证个阿罗汉果沾沾自喜,看看无知不无知!
更为可笑的是,他们自认为证个阿罗汉果就福德智慧圆满了,停留在现阶段以佛身自居而浑然不觉,还经常批评释迦佛,认为佛没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运气好,人们喜欢听佛讲说而已。待到现实困难一次又一次摆在面前,他不得不向佛请教解决问题的办法。佛轻易不批评谁,就事论事,众生有问佛有答,以理服人,以德感人。时间久了,座下弟子才知道自己才疏学浅,死心塌地跟定了佛。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一百四十一集,二0二五年七月一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