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四 法师品
【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
释迦佛接着说,能够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法华经者,都不是普通人,都有大根性。这不是世尊机械的让我们去攀缘,而是鼓励大众深入经藏,深挖细分,提炼出修学的正确理论与方法。让一个人深信切愿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太难了,为此,释迦佛不疲不厌的说了四十九年。佛圣寄希望于弟子,当然还是希望弟子们继承他的遗志,自度度他。
佛的法运,以末法时期最长,也末以末法众生最为难度。但我们看到了一个事实:积极宣传净土、领众念佛,正规的净宗道场,修成正果者并不输给正法时期与像法时期。一个人要是抓住了正确的理论与方法,无论在那个时期,成就都不难。【受持、读诵、解说】 ,我们如何作为?每天将法华经读一遍或者多少遍吗?读经不如持咒,持咒不如念佛。用读经的方法摄心,比起念佛,困难大得多。
而持念佛号,随忙随闲都不影响用功,读经没有这个方便。修行的目的是成就佛果,不是摆花架子,就用最简单最易行的方法。佛在《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不能看到佛在法师品这样一说,就皓首穷经,用诸经将自己束缚死,能成就吗!我们复讲解说佛的诸经,都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既让大众明白其中道理,又不给他们增加所知障,这才是合格的法师。
至于书写诸经,就不必要了,现代的印刷术发达,书写诸经浪费时间,很不划算,就不要多此一举了。将佛的教学精神落实在生活当中,就是对佛最好的供养,就是乘愿再来人,也就是佛在这里印证过的:【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
乘愿再来的大德人物,他不一定都是学法华经的,但他的行持肯定如理如法,符合佛弟子的标准。我们更不能看到佛这样一说,就盲从持法华的师父、不问他的道行如何。学习佛的诸经,就是为了纠错向正,而学习佛经,不但没有改变自己,反倒比未学佛之前更烦恼,毛病习气更深,这样的人就不是再来人了。乘愿再来的大德高僧,他必定是大众学习的好榜样,即便他不讲一堂经,不读一部经,行为规范就好。
我们不能为了颂经而颂经,为了念佛而念佛,这一切都是收摄乱心,降伏烦恼习气,如若背道而驰,那有什么用!释迦佛接着说:【药王,若有人问,何等众生,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应示是诸人等,于未来世、必得作佛。】这是释迦佛给我们指示,何为善知识。如果我们不知道谁能在这个时代成就佛果,那说明你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修行才能成就、你还在杂修、乱修,在须弥山脚下摸路。
我们看看那些专精一门,老实念佛的人,人家用短短的几十年修成念佛三昧,早就登上了须弥山顶,你还在山底寻路呢!佛如果问我们,何等众生,于未来世、当得作佛,那我们信心十足的答复佛:受持五戒,落实十善,专精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修行人当得作佛。这样答复,佛百分百满意。事实正是这样,修行其他法门证个小果,这还不能说他成佛,他距离成佛还很远,而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成佛,这样说,诸佛都不反对。
应示、是诸人等,于未来世、必得作佛得是诸人等,就是我们上面说的老实念佛人。修行是硬功夫,即便别人将你捧得高高在上,自己功夫不到家,过不了重重难关,被疑难问题困扰在半途路,走不到佛跟前去,那有什么用呢。被大众看不起的锅漏匠、修无师等人,人家用真功夫感动了大众,成功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了,这可不是神话故事。修行人要知道自己的家底有多厚,更要知道如何积累家业。
【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这是人家参透了法华精神,三藏十二部都放下,善根,福德,因缘三具足,老实专精去念佛了。诸佛给他授记成佛,他现在已经开始作佛事业了。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一百五十二集,二0二五年七月十二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