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四 法师品
【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愍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何况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
在佛门修一切供养,都是为了成就道业。【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 仅仅是因为这个人给寺院供养了一点钱,大众就将他奉若神明吗?这就错解了如来的意思。我亲眼看到,很多人名义上是在护法,其实护了一辈子魔:对于善知道大德,他躲的远远的不理会,因为他根本不认识善知识。他心中的善知识是什么?名山古刹的主持大和尚、名僧。至于这个师父的道行高低,他没有慧眼识别。
重形式,轻内涵,这样的有钱护法众太多了。他所护持的所谓大法师,用他供养的钱干了什么?塔庙坚固,没有用在成就大众道业上。这些年,我们总结出一个规律:越是规模大的寺院,道风越差。因为寺院的开支太大,逼得住持法师必须挖空心思去搞钱,他那有时间去研究诸经、成就后学呢!整个寺院围绕着钱说事,僧众那知道修行是干什么、这个寺院的功德何在?大家展眼看一看,现实是不是这样的!
倒是在家修行众关起门来一句佛号念到底,修成功了。这些所谓的大护法,就因为钱多而被寺院住持特别礼遇,其他方面,他自以为是,根本没有真才实学,甚至经常作糊涂事,有何功德可言?护持了一大帮魔,到底是功还是过?
【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 这是一代大德高树法幢,大旗不倒,让佛法在他住世的日子发扬光大,真实的为大众做出了贡献。这样的大德就是古佛乘愿再来,他住世说法,我们要积极护持他,他入灭了,我们也积极弘扬宣传他的遗教,因为他的说教跟佛没有两样。
【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愍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何况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 历代讲说法华的大德不少,我本人最佩服的是藕益大师那句精要:华严奥旨,法华精髓,十方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示南,都不出十念佛号导归极乐世界,大师说了真话。藕益大师相传是观音菩萨再来,到底是不是观音菩萨,从他的言谈举止上就能看出。如果藕益大师不是古佛的话,他能总结出这段精华吗!
【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这是释迦佛对参透法华精神的大德人物再一次高度评价:他今生今世应化在人世间,完全为了觉悟度化众生。自舍清净业报,是他聪明智慧,在世间衣食无忧,生活富有,完全有条件成就功名富贵,但他却过着素食独身的苦行僧日子,一心一意专精修学,为佛门作出了大贡献。在他讲经说法,著书立说的影响下,后学依教奉行,修出了大成就。
夏莲居老居士就是这样,为了会集完美无缺的《无量寿经》,老人家闭关十年,谁有这样大的毅力!正因为夏会本的问世,挽救了现代学人的法身慧命,将净土一法普及到全世界各国,巨大影响力最少能延续一百年。在这一百年当中,讲经法师沿革了夏会本《无量寿经》的教学宗旨,不停的深挖诸经的价值,后学受益者不计其数。
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这是大德不辱使命,勇于承当,在五浊恶世续佛慧命。佛灭后,社会大众的素质一代不如一代,社会风气江河日下,大德们在这样的恶世弘扬佛法,困难重重,饱受委屈。
净老住世当年,可怜极了:几乎所有的寺院都将他赶出来,不要他讲经,他蜗居在居士家里几十年,才打开局面,逆境与恶势力阻碍不了大德们救度众生的决心与愿心,越是条件艰苦,越能磨练他的意志。这样的修行人,是一切诸佛护持的重点。我们不要担心自己发心续佛慧命时势单力孤,诸佛围绕在我们身边。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一百五十三集,二0二五年七月十三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