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四 提婆达多品
【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莲华经,若不违我,当为宣说。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人、供给所需,采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倦。于时奉事、经于千岁,为于法故,精勤给侍,令无所乏】。
汲水,即从深井取水。善知识试探学人是否诚心修道,必须考验他。而经得起师父考验的弟子,最终都成就了。有位大德给我说,他年轻时开始学佛,没有人指导,杂修、乱修,学了一肚子的佛学知识,真功夫却没有:因为他根本不持五戒,而且对佛家的戒律很有意见,认为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酒,这不合人情,很自以为是。就这样浪费了大约五六年时间,一无所获。到他碰够了钉子,意识到自己才疏学浅,这些年只是蚂蚁啃西瓜,作皮上文章,就想到拜访善知识。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位善知识,见到善知识以后,善知识对他说,你既然找上门来拜我为师,就要全盘听我说,如若答应,我就收你,若不答应,各走东西。
他就问善知识,什么条件?
善知识说,从此以后你只能听我说,不能听其他人讲说,那怕这个人名气再大,不经我同意,你不能看他的作品,这其一;再就是你必须在我座下修持五年,等等。他很仰慕善知识的才学,心里有意见,但口上答应了。善知识就让他一门深入,将一部经反复读、反复听、反复讲,安住此地,不要到处乱跑。他开始很难做到,咬着牙坚持了半年,猛然感觉到心定下来,以前的纷纷乱想淡化了,就从心底深处佩服善知识的妙法,自觉自愿继续修下去。很快的,五年期限到了,他回忆五年之前的境界,跟现在相比是天壤之别,向善知识提出再续五年,善知识答应了。
有了十年跟定一位善知识、一门深入的基础,他在修行路上一帆风顺,后来成为一代祖师。我本人就是跟他学习的,当年,他的师父如何教他,他也如何教我,这叫作有师承。善知识教给学人的都是真实经验,他就是这样修成功的,也如法教后学如此修为,代代相传,人才辈出。一位善知识一生能带出五个得力弟子,佛教在下一代肯定兴盛。
仙人如何考验身为国君的弟子?首先将他的傲气打下去。高高在上的国君,受全国人民仰拜,不知不觉就染上了傲慢习气,这是修行上的大障碍,因此,仙人首先要这位国王弟子服侍自己。【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人、供给所需,采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倦】。 仙人都住在深山老林,不近人烟繁闹之处。这位弟子为了得到法华妙义,决然跟随仙人深居静处,照顾师父的生活,给师父采茶摘果,挑水做饭,这对一位国王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一国之君受万人拥戴,这些事情都是下人干的,可他为了彻底断除烦恼,拿得起,放得下。甚至仙人说法的时候,他用身体给师父做金刚宝座,让师父顺利将经讲圆满。
【于时奉事、经于千岁,为于法故,精勤给侍,令无所乏】。就这样,他服侍师父好多年,无怨无悔,将自己的傲慢习气彻底断干净,待人接物礼貌谦和,深得师父赞赏。温良恭俭让修成了,他已经成了圣人,学习《法华》,不过用经典印证而已。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念过去劫, 为求大法故, 虽作世国王, 不贪五欲乐】。五欲,即财色名食睡,不贪五欲,心地清净,这是一代国君能够接受佛教的功底。普通人一旦进入富贵荣华地,再想出来,难了。常言道:富贵思淫,富人最容易犯作的就是淫欲烦恼,这位国王则不然,处污而不染,这是他生生世世修积的大禅定功夫。有这样功夫的人善于思考,能锐敏的观察到人生无常,国土危脆,时时警策自己居安思危,不放逸。
【捶钟告四方, 谁有大法者, 若为我解说, 身当为奴仆。时有阿私仙, 来白于大王, 我有微妙法, 世间所稀有,若能修行者, 吾当为汝说。 时王闻仙言, 心生大喜悦,即便随仙人, 供给于所需。 采薪及果蓏, 随时恭敬与,情存妙法故, 身心无懈倦。 普为诸众生, 勤求于大法,亦不为己身、 及以五欲乐。 故为大国王, 勤求获此法,遂致得成佛, 今故为汝说】。
阿私仙的阿私,又名阿私陀,译作端正。我有微妙法, 世间所稀有,这个微妙法,就是离究竟苦、得究竟乐的成佛之法。国王菩萨跟随阿私陀仙人修成正果的妙法,就是释迦佛留给我们的遗教。我们不必要去研讨阿私陀仙人给释迦佛教了什么,照着释迦祖师所传之法修行就是了。释迦祖师成佛以后,也不过转述了古佛的说教,阿私陀仙人就是古佛之一。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法华经》讲记第一百七十六集,二0二五年八月五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