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四 提婆达多品
【尔时文殊师利、坐千叶莲华,大如车轮,俱来菩萨亦坐宝莲华,从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鹫山,从莲华下,至于佛所,头面敬礼二世尊足。修敬已毕,往智积所,共相慰问,却坐一面】。
娑竭罗龙,译作海龙王。释迦佛的话音刚落,文殊菩萨就乘着宝莲来了。跟随文殊菩萨一起来的其他菩萨众也乘着宝莲。他们从那来的?【从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鹫山】。 这些菩萨在龙宫干什么?龙宫大众闻法得度的缘熟了,众菩萨前去为他们转述释迦佛的说教。众菩萨来到灵山,下了宝莲,给释迦牟尼佛与多宝如来顶礼以后,主动找智积菩萨去交谈。
【智积菩萨问文殊师利:仁往龙宫,所化众生,其数几何?文殊师利言:其数无量,不可称计,非口所宣,非心所测,且待须臾,自当证知。所言未竟,无数菩萨、坐宝莲华,从海涌出,诣灵鹫山,住虚空中。此诸菩萨,皆是文殊师利之所化度,具菩萨行,皆共论说六波罗蜜。本声闻人、在虚空中说声闻行,今皆修行大乘空义】。
须臾,即片刻时间。两尊菩萨机缘很投合,见了面很热情也很客气。共相慰问,是互相问好。【仁往龙宫,所化众生,其数几何】? 这个仁,即仁者。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地藏菩萨称呼一切菩萨都是仁者,就跟世间人见面就称人家君子一样。智积菩萨问文殊菩萨,您在龙宫教化众生,得度者有多少?文殊菩萨实话实说:我转述了释迦世尊的教义,大众闻听以后得度的不计其数,不是世间的计数能算出来的。
我们看到,佛经上的阿僧祇劫、不可说不可说等等数字,那已经超出了世间的计数单位。在全世界,现在最大的计数单位是亿;兆,还没有投诸使用。我们不必要在这些超级数字上动脑筋,明白了意思就好。佛境界没有时间的限制,也没有空间的限制,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亦复如是。文殊菩萨向智积菩萨报告了被度化众生之多,智积菩萨将信将疑:娑婆世界众生素质这样差,穷山恶水,能有这么多大众证果吗!
就在这时,【所言未竟,无数菩萨、坐宝莲华,从海涌出,诣灵鹫山,住虚空中。此诸菩萨,皆是文殊师利之所化度,具菩萨行】。诣,是到的意思。 这些菩萨都是被文殊菩萨度化成就的。何为具菩萨行?勤修六度就是行菩萨道。【皆共论说六波罗蜜】,六度法门是硬功夫,这不是敷衍了事能修成的。
我们看看普贤菩萨折骨为笔,刺血为墨,所有珍宝、国城、王辅大臣,都能舍掉,这是装不出来的。诸佛之所以能够成佛,释迦佛给我们演示了无量次:都能舍弃到手的王位。圣贤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无所得,也无所失,一切诸相都是虚妄,包括自己的身体。参透如此甚深妙理者,无牵无挂,来去自如。舍掉了假相,得到什么?得到尽虚空遍法界。圆满佛境界包太虚而周沙界,不就是这样吗!
【本声闻人、在虚空中说声闻行,今皆修行大乘空义】。 文殊菩萨接着给智积菩萨说,这些大菩萨在闻法之前都是小乘学人,仅在初果二果,可他们因为勤修六度,快速证得空法。修行大乘空义的这个空义,就是看得破,放得下,拿得起。看得破,是不被外相诱惑与恶众生同流合污;放得下,是该舍就舍;拿得起,是当为则为。佛家的空义,是将一切烦恼断尽,不是什么都不干。
没有了见思、尘沙、无明三大烦恼,佛圣也现一切相,用一且相度化不同缘分的众生,这是乘愿再来。烦恼境界变现出来的诸相,为业力驱使,身不由己,一边酬尝旧业,一边造作新业,这就不符合空义,落在烦恼当中苦苦挣扎,很可怜也很可憎。经文殊菩萨教化的大众,舍小求大,功夫很深。
【文殊师利谓智积曰:于海教化,其事如是】。看到文殊菩萨度化众生的成就,智积菩萨对文殊菩萨很佩服。文殊菩萨总结说:仁者,你问我在大海度化龙众之事,没有别的秘诀,就是劝大众勤修六度,严持戒律,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如法修行者,没有不成就的。
智积菩萨听了频频点头:虽然此众生德薄垢重,身形卑小,可人家的修行成绩并不比我们差啊!【尔时智积菩萨,以偈赞曰:大智德勇健, 化度无量众, 今此诸大会、 及我皆已见。演畅实相义, 开阐一乘法, 广导诸众生, 令速成菩提】 。他在文殊菩萨这里得到了教化众生的妙法,境界提高了,执着烦恼顿然破尽,由衷赞叹文殊菩萨的功德。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法华经》讲记第一百七十九集,二0二五年八月九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