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第180集

慧利 2025年8月12日17:11:57
评论
17

《法华经》卷四 提婆达多品
【文殊师利言:我于海中,惟常宣说妙法华经。智积问文殊师利言:此经甚深微妙,诸经中宝,世所稀有,颇有众生、勤加精进,修行此经,速得佛否】?
速得佛,是成就佛果。看到文殊菩萨度化众生如此之多,智积菩萨又动了念头,他心里想:文殊菩萨勤说六度,众生这样喜欢听闻听,闻之能行,行之能成,我也经常劝化有缘同修勤修六度,效果为什么那样差呢?我嘴皮磨破教化大众,不能说没受辛苦!借这个机会向他请教经验不是很好吗!
他动了这个念头,文殊菩萨马上知道了,不待智积菩萨开口,就热情的告诉他:仁者,众生不难度,难的是我们没有将佛圣的教诲说到他心坎上!度化众生要善巧方便,应病与药,相机说教,寓教于乐,不能死搬硬套。
智积菩萨又动了念头:那文殊菩萨干巴巴的说六波罗蜜,谁肯听呢!我曾经有一次给大众说六度,座下听众不是打瞌睡就是开小差干别的事,任我如何费力说,就是提不起大众的兴趣,人家左耳进右耳出,那能谈上成就呢!文殊菩萨看出了他的意思,接着说:【我于海中,惟常宣说妙法华经】,这是文殊菩萨佐证佛说法华,法华的深意不可不懂。
同样一部经,有的法师讲说,大众喜欢听,可有的法师讲说,人们就是不愿听。讲经说法的艺术性是会观机,大众的根性浅,就浅说;而大众的根性深,就深说,人人能听懂,能懂得其中的道理,能深信因果,能用就近的、自己扛得动的法门修行,他就喜欢听,因为他尝到了法喜、受到了法益,法师说法就成功了。如此宣说诸经,说者不倦,闻者不厌,师资道合,成就者就多。
文殊菩萨给龙宫大众说法华,原因就是将净土一法说透了。龙宫的听众跟我们这里一样,有上上根性的,也有下下根性者,文殊菩萨用法华经作契机广说六度,兼劝大众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听闻者无不欢喜,发愿生生世世跟随文殊菩萨修行、作文殊菩萨的弟子。
实践证明,净土一法收机最广、度众最多。在中国佛教史上,禅宗最先入主。因为佛法传到中国之时,正是释迦佛的像法时期,像法时期,禅定成就。禅风正盛之时,有大德统计说,证果者仅仅四十四人。而净土宗,我们不说古时候与一百年前,就说当代,在净老法师的辛勤劝讲下,中国大地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者就不少!更不要说全世界各国了。
这个事实,大家心里都有数:随便那位净土学人周围,都有几个念佛人临终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就!论说,禅宗学人没有少下苦,甚至修的比净宗学人更辛苦,他为什么没有成就呢?因为这个法门要求太高:学人必须证到初果须陀桓才算有成就!须陀桓之下,那怕他生到四空天,也不能说有成就。因为空界天还在六道范围,四禅八定功夫不算及格,经不起考验,堕下来是迟早之事。而且,四空界是八难之一,这个难,是大众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成佛了,不必要再修行,佛来说法他们不承认。
不闻圣贤教育,就靠自己六道内的见识,只能往下堕。六道众生的价值取向是财色名食睡,只不过三恶道众生五欲烦恼更重、三善道众生轻点而已,烦恼的根在,只要因缘合和,他什么恶事都敢做。界于这个麻烦,佛圣一步到位劝学人求生极乐世界,这就解决了绝大多数修行人的困惑,也是净土学人成就高的原因。往生极乐世界不需要证到那个果位,凡夫身就能到达,文殊菩萨教化众生的智慧就在这里。因此,经他度化成就的众生不计其数。他将《法华经》的精髓参透了,在龙宫说法华,一度一大片!羡煞其他菩萨。
【智积问文殊师利言:此经甚深微妙,诸经中宝,世所稀有,颇有众生、勤加精进,修行此经,速得佛否】?
听了文殊菩萨说,他在龙宫是说法华度化了广大学人,智积菩萨不信:《法华经》是诸佛一世说法的总结,没有一定修学程度的人根本无缘参学,我就碰了不少钉子:我多次宣说《法华》,座下听众一脸懵然,还有人反问我说,师父,你讲的什么呀,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你说的这些我办不到!我辛辛苦苦来这里听您讲经,窝了一肚子气!为听您讲经,我家里生意放下不做、妻子快生孩子了,一大堆俗务我都顾不上,可来到这里了无收获!我还不如现实点,将家里的事务干好,最低限度妻子不埋怨我,日子还好过些!师父,我回去了,您继续讲给智慧高的人听,我不受这个罪了!
智积菩萨每想起这件事就心生烦恼,一度畏惧升坛讲经,听到讲《法华经》就心有余悸,为什么文殊菩萨讲得如此得心应手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一百八十集,二0二五年八月十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