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经讲记第68集

慧利 2020年9月12日06:01:53
评论
463

 

佛说观无量寿经讲记-第六十八集

印正老师主讲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佛法是孝道,佛法是师道,任何一宗的圣贤都承认这一点。

我们看看儒家的弟子规,首篇就是孝道,孝道当中包含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与佛法所说的异曲同工。

弟子规的第二篇,是【出则悌】

悌,是恭敬长上。

长上,有跟自己平辈兄长,也有邻里乡亲,跟父母辈年岁相当的人,与人交往,要尽到礼节。出则悌,这个出字,与入则孝的入字,相互对应,一个是搞好家庭关系,另一个是搞好兄弟姐妹,邻里乡亲的关系。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兄弟姐妹,邻里乡亲,这是一个人的社会关系。

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大众,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那是不现实的。特别在农村,人与人之间靠得更近一些。

一个村庄往往是一个家族,只是时间久远了,有的血缘近,有的血缘远,说到底都是一个祖先。要把邻里乡亲的关系搞好,实属不易!在中国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个人的责任。

一个家族的族长,将这个大家族团结起来,必须具备领导能力与生活艺术。什么是生活艺术?左右逢源,面面俱到,让族人都服气你。那,我们如何做到这样呢?出则悌就告诉大家。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弟兄之间,哥哥要爱护弟弟,弟弟要恭敬哥哥。兄弟姊妹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父母亲就心宽多了。很多老人,到死不闭上眼睛,就是因为孩子们不和睦,经常打斗。为一点点利益结下怨恨,父母放心不下,死时咽不下气。所以,我们不能让父母亲带着遗憾离开人世,要厚道,事事主动吃亏,把方便让给兄弟姊妹。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那我们不妨检查,兄弟姊妹最容易发生冲突的因素是什么?争夺家产。

现在,兄弟姊妹上法庭,互相之间对簿公堂的事时有发生,争夺父母留下的遗产。甚至父母尸骨未寒,争颂已在进行中。这成了什么事情!有本事自己去赚,去奋斗,去创造!眼睛盯着父母的财产,这都是没有出息的人!

亲弟兄,明算账。这是交往上有分寸,不能稀里糊涂,彼此之间有话说不出口,心里不高兴。但在账算清楚的情况下,不能斤斤计较,都要看轻财物。

哥哥家里人口多,日子紧,弟弟就主动让哥哥多拿点。弟弟日子穷,哥哥也要这样。互相体谅对方。中国老百姓常说,打虎离不开亲弟兄,兄弟姊妹团结一致,这个家族就兴盛。轻财重义,是一种美德。

【言语忍,忿自泯】大家闲下来坐一起,闲话少说,过日子的话说一说,多余的话,千万不要说。说着说着,是非就有了:老大的孩子打了老二的孩子,老二的孩子拔了老大的禾苗,谁又与谁有男女关系,谁家的老人不道德,谁又发了多少财。。。。。

这些话都是是非话。说多了,引火烧身,妯娌之间,弟兄之间就说高了,有的高声吵闹,有的动手打架,矛盾就开始了。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这个妙诀,我们都要传给家里人。晚上没事了,大家坐一起共同念佛,念累了各自休息,这是最好的办法。要防患于未然,不能到打起来,吵起来,那就晚了。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这是最起码的礼貌常识。在公共场合,不能越次序。赴晏,开会,大家济济一堂,很注重面子的。小辈不能坐在上席,走在前面,把长辈压在下席,扔在后面,让长辈脸上过不去。事事让长辈有面子。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遇到长上找某人,你就赶紧帮着找,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这时候,你就主动的帮长者将要办的事情办妥当。人老了,走路行动不方便,帮助老人,是年轻人应尽的责任。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对长上,不能直呼其名,该叫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就这样叫,见人不能白搭话,哎的一声就说起来,先叫称呼,然后再说话。更不能在老人面前卖弄自己的学问见识,显得自己很能耐。

老人家见多识广,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我们怎么能跟老人家比呢!就算自己真有学问,在尊长面前也要藏巧露拙,让老人们多多说教,我们在旁聆听就是。事事都谦虚,人就喜欢你。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由于鄙人修学程度有限,讲经肯定有不当之处,伏请同修大众多提宝贵意见,让鄙人及时觉悟,当下改过。

《佛说观无量寿经》

第六十八集

二零二零年九月十一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