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
我们从开始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阿难白佛言 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法轮。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 ;一切无着,名之为心。则我无着,名为心不?】
阿难说心在身里身外,根里根外,又说在中,佛一一驳倒,他又别出心裁,说心什么地方都不在,这就是标准的前着有,后着空。凡是对心的认识,跟阿难一样,注定处处生烦恼!凡夫的心,天上的云,刹那刹那,变化无穷,看看阿难对心的认识,就是每个人的写照!
中国儒家的《中庸》学说,对于用心,以恰到好处为终极,没有象阿难这样复杂,处处对立,自相矛盾。儒家的恰到好处很合理,正是明心见性以后的境界,佛确实做到了事事合宜,无懈可击,这就是圣人的用心,不偏不倚。看起来,七处征心很烦琐,也很难懂,那都是众生没事找事,把本来顺理成章的事情搅成一潭浑水。心用偏了,就跟阿难一样烦恼重重。
修行上也是这样,如果大家都老老实实听佛的话,一门深入,专精用功,不离经教,不离佛陀左右,就惹不来一系列的麻烦!六祖能大师说得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凡夫众放着好日子不过,自找苦吃,那个人不是这样呢!大家都遵守清静无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世界上那有这么多纷争呢!儒家的用心恰到好处,跟佛教思想一致。而无所不能的自性德能,完全恢复以后,大家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参考恰到好处四个字,不就清清楚楚了吗!到处找心,不如老实真干,功夫修到跟佛一样,永远无过错,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心。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正因为我们的智慧德能不完全,才要虚心接受圣贤教育。一处不足,就是无穷苦痛!自己的缺点错误不改正,永远是你脚下的无形陷阱,不定你什么时候掉下去。我们在修行上什么都不懂,佛从来没有强迫我们接受难以参学的理论,就教你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求生极乐世界,省去了佛的麻烦,也省去了你的麻烦!
《楞严经》讲到这里,大家体会到了没有?你听净土诸经味道深呢,还是听《楞严经》味道深!开智慧的《楞严》,将多少人开到走火入魔!他还骂别人是魔!没有一定的修行程度,《楞严经》并不适合你!持咒与念佛,祖师大德一致公认念佛好。咒是鬼神的语言,念着念着,就将鬼神招来了,你的杀盗淫妄习气压服不住,鬼神就钻你的空子玩弄你!楞严咒也不例外!楞严咒降魔的功能,是借咒收心,跟念佛的功效一样。但不一样的地方,念佛,招来的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了,自然吉祥如意。
神鬼众,是跟我们一样的凡众,所谓神鬼无常。佛则恒久不变,永远慈慧。念佛与持咒,大家稍做掂量就一清二楚。
说来说去,我们如何做到中庸?老办法,念起念落,开口闭口一句阿弥陀佛,同样省去了很多麻烦!心意识集中在阿弥陀佛圣号上,对尚未成佛的凡夫,阿罗汉,菩萨,就是用中!就是找到了心!一直念到自己跟阿弥陀佛一样,不需要佛号了,还要念。念给谁听的?念给博地众生听的!众生无边誓愿度,阿弥陀佛圣号时时念,就是度众生!不依阿弥陀佛圣号托心,人人都是乱心阿难!
我们再看阿难的无心说【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法轮】
这是佛与大弟子众探讨修行上的理论与方法。转法轮就是探讨修学,给程度高的人说高,给程度浅的人说易。否则,说法不契机,大家要生反感,没有兴趣听下去。
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佛是说过这个话,禅宗二祖可大师也说过这个话:觅心了无可得。那是些什么人?
是破了见思烦恼与尘沙烦恼的大修行人!这些人已经接近了舍识用智,从善如流,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看似人家什么地方都去,什么人都接触,你看看人家进进出出,来去自由,有没有染上烦恼习气!佛说的无心办道,不是说教我们做无心无肝冷酷无情之人,无心,是智慧不失,德能不失,不染尘劳。那让你跟泥塑木雕一样,一动不动,着在空中,灰心灭志?凡夫着有,二乘着空,这是修行众的一惯烦恼,佛当然清楚,给大弟子们说,心不在里不在外不在中,是让他们打破对立,拓开胸次!眼光看到更深更远。
【一切无着,名之为心。则我无着,名为心不?】
阿难呢,现在又把自己标榜为无着的大修行人,是不是阿难到处思考,真到了无着的高度?真无着的话,他就不与佛争了!佛与大菩萨交流,根本不用语音!用什么?
用光!佛的光发出去,大菩萨就知道佛说了什么。初禅天又叫做光音天,那里的大众已经不用音声了,何况大菩萨众!对于阿难的权小知见,雕虫小技,佛陀自然有话说。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三十三集,二零二一年五月十二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