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62集

慧利 2021年10月29日15:59:01
评论
366

视频第一次播放可能缓冲时间稍微有点长,请耐心等待。

诸位同修,诸位大德,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现在我们一起来受持三归 

五戒居士存愿 ,我弟子印正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

皈依僧,净而无染(三遍)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我们接着昨天的内容继续探讨
【妙德莹然 遍周法界圆满十虚 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世间无知

惑为因缘 及自然性

皆是识心 分别计度

但有言说 都无实义】

我们再继续探讨
【妙德莹然 遍周法界 圆满十虚】
这里面有个名词叫做法界,还有十虚,法界与十虚,是世间还是出世间?属于什么地方?在这里呢 我们随带说一说,什么叫世间,什么叫出世间。

在大众同修的印象中,世间是有个相的 具体的 ,现实的维次空间,那出世间就是虚无缥缈的,什么都没有的,空空如野的一个境界,是不是这样的。

世间呢,是有维次空间限制的。

出世间呢 ,是超出了维次空间的限制,就世间大众来说,有的众生生活在三维空间,有的生活在四维空间。还有五维六维等等。

无论是二维三维,还是更高的维次,都属于世间。

换句话说,有空间维次的限制,就是凡夫,哪怕小小初果须陀洹,他就不在三界范围了。

他有天眼通 天耳通,见闻二性超越了凡夫,同时也就超越了凡夫的维次空间。

因为他不受维次空间限制了,眼睛有无量的见性,耳朵有无量的听性,不就是这样的解释吗。

天人众的维次空间,比我这里要高得多,我们这里呢比不上他。

天人的维次空间,能不能约束初果须陀洹?

约束不了,天人是轮回的,他天福享尽以后,他这个五通功能就随之消失了。

初果须陀洹则不然。

初果须陀洹呢,他不会再退堕到须陀洹以下,所以说他的天眼通天耳通,无论到哪个空间都能穿越他,到了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位,佛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就是这里所说的。

【妙德莹然 遍周法界 圆满十虚】
我们在未迷惑颠倒之前,都是这样,跟佛一样。现在呢 迷得面目全非,受苦受难。其中这个生苦与死苦,老苦与病苦,任是谁的财富有多少,权位有多高,都免不了。

我们现在呢,锁在小小空间干什么,打闹斗争,彼此争的你死我活。

说个很不好听的话,就跟厕坑的虫子一样,为争吃粪秽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看看众生可怜不可怜。

凡夫众谁也别说自己高尚,为什么?

因为你不高尚,为什么不说你高尚呢?

你高尚的话,你就出轮回了,你就不是凡夫了。

看到别人做点错事,你就在旁边冷嘲热讽,人家旁边人要说你的,说你什么?

大哥不要笑二哥,脸上麻子一样多。

所以我们要学得有点修养,人家有些什么缺点,有些什么不对的地方,要包容人家,要反过来看看我是不是有类似的缺点,类似的错误。

佛让我们善护口业 ,不讥他过,善护意业 清净无染,善护身业 一切向善。

自己把自己管好,不要动辄指责别人。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堕落,沦陷在如此的困境呢?

就是我们无始劫来,不断身口意三恶。

因为我们不遵守圣贤的教育,身口意三业,每天下来是恶上加恶,治病不去根。

所以呢流浪受苦,没有个穷尽,如此的苦日子,苦惯了,我们甚至怀疑,佛圣说的是否真实。

难道不是这样吗?

当我们同修大众听到佛说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听到这里的时候,信的人有几个。

极乐世界的无限美好,佛说出来,我们听出了什么意思没有?

大家都在听神话故事,根本不相信有极乐世界。

正因为不信 ,同修大众在行为上松松垮垮,不肯精进。

极乐世界超越三界,他是有相的还是无相的?

是什么维次空间?

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极乐世界的前三土是有相的,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

这个有相,有相 ,是不是我们被这个有相,约束住了呢?

没有

哪里看到的?

我们看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的大众,不分哪一土的往生者,都能自由自在的到十方一切诸佛国土,去度化众生 弘扬佛法。

从这一点上,我们就能判断出 ,极乐世界是超出轮回的,不受维次空间限制的。

极乐世界是无量大的,古大德们都给我们说,极乐世界不在三界范围之内,但是能够统摄三界。

我们从楞严经上学习到这么多的知识以后,是不是明白了祖师大德说的是对的,极乐世界超越三界,说明了什么?

说明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出轮回了,个个都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这就给我们很多同修,解除了疑惑。

在佛门修行当中,有相当多的同修大众,总是认为修禅或者修密,能够出轮回 ,能够发神通。

而持念佛号往生极乐世界,那是给一些大字不识,没有能力的老婆婆老公公

设立的法门,安慰这些人的。

有这种疑惑的人,大家在这里好好听一听,我们今生修成了念佛三昧,能够顺利的往生到极乐世界,六通功能都出现了,比修禅 比修密 更殊胜。

大家就不要对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心存芥蒂了。

从此以后老老实实的念佛,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去啃硬骨头,去迷信其他法门呢。

念佛的同修如果不明白这些妙理,你就不能坚定自己的信愿行,很容易被人拉到其他的法门中去,半途而废。

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我们到十方诸佛国土供养诸佛,这里说的十虚就是十方,供养诸佛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成就一切有缘大众,都到极乐世界来,极乐世界的大众已经做到了。

【妙德莹然 遍周法界】
将佛陀事业做到圆圆满满,将当人的正能量,发挥到极致。而能将有缘众生\度到极乐世界。就是帮助他恢复【妙德莹然】

妙德 就是圆满自性,就是儒家所说的中庸之道,凡是做到恰到好处。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 及自然性】
这是凡夫众认假为真,把现在的三界六道当成真的,认为这三界六道是我们的老家,认识不端正,行为就出差错。表现在人事关系上,自己得势 欺压弱者不给别人留生路,当人失势以后呢,则遭受他人的欺压。

我们将妙德变成了造业,恶业造到了极限,等待我们的就是无间地狱。

那凡夫众认为的自然性是什么呢?

是弱肉强食,自己想方设法争当强者,让其他的大众为我服务,听我发号施令,我想怎么就怎么,我随心所欲,占尽天下财富 天下美女,我想山珍海味,富贵荣华万年万万年,我想 我想,你想的能靠得住吗。

从不为他人着想,整天为自己着想,佛批评我们皆是识心,这个识心 ,就是妄想 分别 执着。

以自己的凡夫知见行事,结果往往失误,最后失误到三恶道去受罪,还浑然不觉 怨天怨地。

【但有言说 都无实义】
这话让佛说对了,六道轮回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游戏,赶紧回过头来,完成我们回归自性的大工程,不要在六道当中小偷小摸了,自性一日不恢复,苦难就一日不结束。我们再看经文
【阿难 识性无源 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汝今遍观此会圣众 用目循历 

其目周视 但如镜中 无别分析】

这是佛在前面说完见大,在这里给我们说识大,自性本有的地水火风,诸众物相,如何表现出来呢?离不了见闻觉知,识 就是五根当中的意识,统摄眼耳鼻舌身,那这个识从何而来?这个问题要是问普通的凡夫众,他一定说有脑子就有识,识 是脑子给他的,这是地地道道的凡夫知见。

道理呢 ,我们前面已经分析了很多,你睡觉做梦的时候,眼耳鼻舌身都停止了活动,为什么你在梦中还在干活,还在打架  还在跑路,还能看见种种东西呢

你的眼睛不是在闭上的吗,能看见什么呢,脑子也一样,当一个人他断气十二个小时之后,他的脑子已经死了,他是神识跟着脑子一块死了吗?

没有啊,还在频繁的活动。

所以说凡夫一开口就错了,说这个识是由大脑给予的,这就完全错到家了。

佛门大众常说,出口即错,动念即乖。

意思就是我们没有觉悟,说出来的话站不住脚,动的念头也是不切实际的,不正确念头。

那识从何来呢?

佛告诉我们说 识性无缘,我们的自性德能是白纸一张,哪来个复杂污浊的识心呢。

说我们的识心复杂污浊,我们看看眼前的众生,杀盗淫妄 放纵六欲,什么恶事都在干。

佛说识心因于六种根尘妄出,这六种根尘,就是眼耳鼻舍身意。

佛说的好,复杂污浊的识心,是六根污染以后的结果,被尘埃蒙蔽了真相。

所以呢 ,我们误以为六道轮回是正常的,误以为杀盗淫妄是本性自然,因此世间大众在价值取向,严重偏斜的今天,人们甚至将恶为能,认为谁干的恶事越多,越有能耐,真是这样吗?

这只是我们片面的认识,只看到他眼前得到了一点蝇头小利,没有看到他到底失去了多少,他以恶为能,得到眼前一点点小小利益的时候,已经折福折寿。

靠近了三恶道,你为什么只看到他得,看不到他失去呢。

为什么只想到今天,不想未来呢,佛看得全面 说的全面,我们只是看到一点点,就怨天怨地,怨世道不公平,世道哪不公平,不公平的是我们的心,是我们的拳小知见,怎么能怨得世间呢。

圣贤让你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出轮回 成佛道,你为什么放着好路不走呢,一切过失都在自己这里,根本与外界没有关系。

佛陀接着说

【汝今遍观此会圣众】
这是圣众是谁呢就是跟随佛陀的一千二百五十常随众,还有余会诸大菩萨等等。
【用目循历】
用目循历,是看一遍大家坐在下面听佛讲经,我们都这样看一遍。
【其目周视但如镜中 无别分析】
这是我们偶然看到听经的大众,看了一眼 。大众在听经,感觉平平淡淡,没有什么起心,也没有什么动念,这是第一感触。第一感触我们看到了以后,不起心 不动念 ,不分别 不执着,这是在什么境界?

是在觉悟的境界,见闻觉知我们是大圆镜智,照到了眼前的一切,在觉悟的境界,第二眼再看一下。

看到这个人跟我关系好,那个人跟我关系差,喜欢这个人,嗔恶那个人,这里就迷了 。

就迷惑颠倒了 就迷了,带有情绪了。

对一个陌生人来说,他看到这个群体当中,既没有自己的仇人,也没有自己的亲人,他看到的就是一些人而已,不起心 不动念 ,不分别 不执着 ,心平如镜 沾染清净,这就是佛说的。

【但如镜中 无别分析】
就跟我们的清净心一样,波澜不惊 安安静静。那后来为什么心就乱了呢?是什么原因引起你心中的惊涛核浪?

让我们升起一系列的情绪,付诸于身口意三业呢。

我们再看经文

【阿难汝识于中次第标指此是文殊 此是富楼那此目犍连 此须菩提 此舍利弗

此识了知 为生于见

为生于相 为生虚空

为无所因 突然而出】

这段经文 ,佛说 第一眼看到某人某物,因为无分别无执着,就不起心动念 波澜不惊。对我们当人没有什么影响,可是再看第二眼的时候,这个风格大转 情绪出现了为什么?

起分别了 有执着了,就清净僧团大众这些僧人,他们也无法阻拦你分别执着。你看到这位是文殊菩萨,一看到文殊菩萨,一连串的记忆马上恢复了。

文殊菩萨好,文殊菩萨曾经救过我,对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刻。

此番见到以后 我心生感恩,真想给菩萨顶礼一拜。

再看到那位富楼那尊者,富楼那尊者不简单啊,富楼那尊者讲经的功夫了得,我原来很多参不透的地方,听尊者他给我讲解,我听了以后大彻大悟 ,对尊者的印象非常的良好,看到富楼那尊者我也心生感恩,也想对他顶礼一拜。

再眼睛一转呢,看到那一位,那不是目犍连尊者吗,尊者的神通妙用,可真叫一绝。

某次我不小心掉在水中,眼看着快要毙命了,目犍连尊者略用神通救我活命, 把我用钵托在了岸上,救命之恩 众生难忘。

看到目犍连尊者,我也心生感恩,也想给他顶礼膜拜。

再往下看呢,坐在目犍连旁边的那位,是须菩提尊者,须菩提尊者也很不错,对空理 解的很透彻,给我们说空法啊,给我们说的心荡神怡。

说的心中的得失厉害,如乌云见风一样  一扫而空,心中晴空万里 朗然清净。

有一次呢,我因一点蝇头小利,与另一个人争执。

争着争着 ,两个人几乎动手打起来,须菩提尊者路过这里,看到我们争执,就过来劝告我说。

施主啊 你看淡些,一切法空,不就是一点点蝇头小利吗,他不讲理 你让给他不就是了嘛,勿要因小失大。

如果把他打伤,或者失手打死了,岂不麻烦更大,你跟我都是释迦牟尼佛弟子,我是出家,你是在家,经常听佛陀讲经说法。

在这境界当头,你怎么就忘了佛陀的教诲呢,佛不是经常给我们说,舍得舍得 ,舍了马上就得,得了 有机缘又把他舍掉,何必留下给自己造业呢,

这位施主他没有接触过佛法,他不懂这个道理。

所以呢你们两个起了争执,他如果懂得这个道理,他肯定不会与你争执了,你要体谅人 理解人,拿出佛弟子的风度来

不就好了嘛。

我听了尊者的良言,如梦初醒 果断息怒

马上大方和气的把自己的财物,让给了对方,对方吃惊的看着我,他也忽然之间觉悟了,觉悟以后惭愧得无地自容,打了自己两个耳光。

反过来给我说,哎呀 我怎么这么糊涂呢,这分明是你的东西,我为什么抢别人的东西呢,你看我这个人多不讲道理,

你好,你明知道是你的东西,还忍让我 把他给我。

我在怎么能拿别人的东西,他呢 ,反过来把他的东西也拿出来,带我的东西一起还给我,还向我道歉。

我两个就这样推来让去,推来让去,说着说着成了知心好朋友,晚上到他家去吃了一顿碗饭。

提起我们两个的友好关系,我们都非常感恩须菩提尊者,尊者说法实在非常的巧妙,把我们的仇怨解开了,这是尊者的功德。

今天看到尊者以后呢,心存感恩,也想给尊者行一个大礼。

在看看坐在上首的舍利弗尊者,尊者智慧非常,某次我遇到困惑,感情纠结 难以自拔,向尊者请教 尊者一语道破,令我霍然大悟,走出了情感的纠缠,免去一场大烦恼 ,看到尊者 也是心生感恩,想给尊者顶礼膜拜。

我们再看【此识了知】

在这里是知恩报恩,人家对自己有过好处,看到了人家  想报答恩情,这是看到僧团圣众,蒙生出的分别心,好在都是善缘。

虽然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但一切向好,分别心既然知道报恩,我们就知道,他也知道报怨,这是识心的本然,它尚未转为理智,能生善 也能向恶,知道报恩,当然也知道报怨,

佛让弟子广结善缘,广结善缘就是度众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看破放下 看淡名利,那这个识性来自何方呢?

佛问大众 

【为生于见? 为生于相?】
意思是见到某人某物,而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吗?或者说是心里分别执着,强加在某人某物上?这两种原因都不是。

【为无所因?突然而出?】
意思是,那就是凭空生出分别执着。没有任何的原因,突然发生的吗?这个问题,结合我们平常的起心动念,对待事物的看法,能摸到一点点意思,但都靠不住。

我们听佛如何解说

佛说

【阿难 若汝识性生于见中 如无明暗及与色空四种必无 元无汝见

见性尚无 从何发识】

意思是如果说分别执着是由所见引发的,没有明与暗 空与色,你就无从看到某人某物,见性无从发挥,你的识心如何建立呢?说是由见性产生识心,没有这回事。
【若汝识性 生于相中不从见生 既不见明亦不见暗 明暗不瞩 即无色空 

彼相尚无 识从何发?】

前面佛说了,不是由见生出识心。佛说 识心更不是由相生出,什么理由呢?单纯的一个物相 你不看它,它怎么会引发你浮想联翩呢?

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事物太多了,但不能说就没有那个相,没有那件事。

眼睛看都没有看到某个相,就说由某个色相引发你的识心,令你生起爱 嗔。

这不是笑话吗,识由相生 这个说法太离谱,我们再看经文。

【若生于空 非相非见非见无辨 自不能知明暗色空 非相灭缘

见闻觉知 无处安立

处此二非 空则同无 有非同物 

纵发汝识 欲何分别?】

佛说识心不是由见生出的,更不是由相生出的,也不是由空生出的,虚空无立 本来无一物。你只看到一个虚空,没有色相的陪衬,虚空引发不了你的情绪波动,怎么会生起分别执着呢。说是识心由空而生,显然不靠谱,那这个识心是突然的,平白无故生出的吗?

有的同修可能说,这个靠谱。

是的 

肯定是这样生出来的,理由是什么?

灾难不就是突然发生的吗?

地震 海啸 泥石流啊,水灾 火灾 ,什么灾难都是无缘无故的,突然出现的。

我们的识心是不是跟这一样,毫无觉知 祸从天降,这个识心可能就跟灾难发生一样,肯定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了?

不是的。

佛在后面的解说,很快否定了这一说。

佛说了什么呢?

【若无所因 突然而出何不日中 别识明月汝更细详 微细详审

见托汝睛 相推前境

可状成有 不相成无

如是识缘 因何所出

识动见澄 非和非合

闻听觉知 亦复如是

不应识缘 无从自出】

我们看佛对突发事件,与识心做出的解释,佛说得好,如果说识心是无缘无故,突然出现的,为什么你在大中午只看到太阳,而看不到月亮呢?月亮在晚上出现,太阳在白天出现,这是自然规律。

强求大中午寻找月亮,你这是没事找死 自找烦恼,不现实的事。

突发事件看起来事先并无预兆,发生在一刹那,那是酝酿了很长很长的时间。

因缘合和 果报就现前,绝不是偶然的,凡夫看到他偶然,是没有警觉心 粗心大意,识心也一样,不是突然的,更不是没有原因,平白无故出现的。

【汝更细详 微细详审见托汝睛  相推前境可状成有 不相成无】

这意思是什么呢?我们定睛观望某物的时候,这个物的印象随之落进了阿赖耶识,物相就在意识中形成了,凡是有相 看见了,就不可能空空如也。而对于虚空,什么色相都不具备,我们看到虚空,没有任何的色相,你在脑海里想到虚空的印象是什么?

想不出来,因为虚空本来就没有像,你怎么创造出来个相出来,

欺骗自己呢,连带的说,没有前因就没有后果,没有色相就没有识心。

【如是识缘 因何所出识动见澄 非和非合闻听觉知 亦复如是】

我们看识动见澄,识心绝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出现了以后,你的心必定就乱了。不再是以前的清净沾染,没有过去与现在的所见所闻,一切经历 身口意三业等就无从形成识性,由相见性 相由性生

意识不是突然发生的。

佛接着说,不但识性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闻听觉知都一样。

六根互为作用,推动地水火风,世界出现。

同样以此类推,我们生活中突然出现的灾难事件,哪是平白无故的。

有的是你今生今世,多行不义必自毙,召来的大灾。

一个是你前生造下罪业,还没来得及清算,今生报在你的身上。

我们只看到眼前一点点距离,没有看到前面,也没有看到后面,不知道而已。

世间万物皆有灵性,动物有自性,植物与矿物有法性,自性与法性都是灵性。

前些年日本国有一位名叫,江本胜的老菩萨。

老菩萨是一位物理学家,也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

他学习到佛经当中一切法由心相生,宇宙万物皆有灵性,这段经文以后,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什么实验呢?

水实验,给水放好的音乐,优美的音乐,经典的这些歌曲 戏剧,诗词朗诵,还有读诵佛经。

让它的水听着这些好的音声,慢慢的结冰,结果水的结晶图案排列有序,非常的精美。

反过来给水放摇滚乐,刺激性很强的音乐,水的冰花就很难看,排列错综复杂 不如人意,江本胜的老菩萨这水实验,证明了佛所说的是对的,老菩萨做这项实验,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是向世人揭示了一个秘密,人心向好,自然环境就美好。

人心险恶 自然灾难则频繁,与佛在这里说的一模一样,老菩萨的水实验,

时也告诉我们。

极乐世界为什么那样的美好,娑婆世界为什么如此的恶劣,成佛以后的境界为什么自由自在,凡夫境界为什么如此的坎坷。

我们看到水实验,结合佛的说教,赶紧端心正意,再恨某个人,某个人与你仇恨再深,你都不要起心动念恨他。

为什么?

你恨他是小,你这嗔恨念头,传播到尽虚空遍法界,要影响整个虚空法界的好磁场,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明白了这个道理,心中有再深的仇恨 厌嗔,当这种念头刚萌生的时候,赶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一阵佛号把他打回去,这对你不但有无量的好处。

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有无量的好处,我们的起心动念,小到影响自己家宅 办公室,大到影响虚空法界,不能等闲视之。

说话办事要把握好分寸,意念更要清净,动一个恶念头,伤害的不光是你自己,还要伤及其它的无辜,身口意三业不可不谨慎。

整天念佛的人,周围的磁场无比的祥和,不但人与动物,能感受到念佛人的良好磁场,神鬼众也一样。

周围的静物也一样,墙壁 桌子 板凳 地板,都在感受你的良好磁场。

资深的念佛人走到哪里,都会给别人带去吉祥。

因为人家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正能量,方方数米 吉神围绕,人家能不吉祥吗。

心地慈和,外界环境就格外的配合他,他所在之处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这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再说一说人们津津乐道的金银财宝,是如何形成呢?

也是人心端正,地水火风融恰自然 排列有序,组合成人们喜欢的珍品。

中国老百姓喜欢说,福人坐福地,所谓的福人,要么是人家前生修来的大福,要么是今生广行善事,感得珍宝出在他家,无福之人,财富摆在他面前, 他也无法享受。

有个故事说,两个人大清早一前一后去进城,前面这个人在路上看到一条蛇,吓得赶紧躲避 快步跑开。

后面那个人路过,看到所谓的蛇是一串钱,捡起来高高兴兴拿进城去。

买了很多的东西回来,福是修来的,善心善行就是修福,佛这样一说,我们也就明白了,不要费尽心机去争去抢,一切随缘。

佛家所说的转识成智,就是发挥正能量,世间虽然有一些脑子好使的人,但这些人的结局是残缺不全的,论聪明 他不简单,论道德 他一塌糊涂,多行不义必自毙。

我们再看经文

【若此识心 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 性非从所】

识心离不开见闻觉知,见闻觉知迷了 就是识心,识心觉悟了 就是见闻觉知,一回事。迷与悟 自性未曾有过亏损,迷得再深再久,只要当下觉悟就好,所谓千年暗室 一灯明之。
【兼彼虚空地水火风 均名七大】
在这里呢,佛将识性列在第七大,没有见闻觉知与识性,地水火风则无法运作,两者相辅相成。福德智慧 与生俱来,只是我们用错了心,将两者转成罪业,给自己招来无穷无尽的烦恼。佛圣的每句话,都是金玉良言。 

会听的 你记在心中 ,发付行动 往后越过越好,这绝不是迷信,更不是佛陀安慰谁的虚伪话,是百分百正确的。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我们明天接着探讨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