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
我们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祇获法身。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十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令我早登无上觉。 于十方界坐道场。舜若多性可销亡。 烁迦罗心无动转】
我们再探讨【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成佛,不是佛强迫弟子要修这个功夫,而是每个众生本份内的事。成佛的真实意义是烦恼断尽,永离苦难。你没有成佛,就说明你有痛苦与烦恼,还有无可奈何办不到的事情,而成佛以后,这些麻烦都转为无上智慧,处在无所不能的大自在境界当中。这样一说,学佛与不学佛的人,都明白了成佛的重要性。
其实,得佛果不是佛家的专利,每个正教修行的终极的目的都是成佛,儒释道,基督教,都是以百分百完善人格为标准,与佛家的成佛是一回事。只是名字叫的不同而已。佛是必须要成的,因为,我们都不愿意受苦了。到什么程度才可以永远离苦得乐呢?成就佛果。未成佛之前都有烦恼,不过烦恼轻重罢了。我们看到愿今得果成宝王,就不觉得遥远而空洞,知道成佛的意思,对佛陀所说的每一句经文,都会细细品味,老实遵守。
【还度如是恒沙众】恒沙众的意思是什么?是无量无边的众生,多如恒河的细沙一样。众生能度完吗?能。既然能度完,从古到今,我们都看到,六道轮回永无休至,这是怎么回事呢?那是众生实在太多了。虽然每尊佛出世都能度出一批去,但留下来的还是大多数。显得好像没有出去多少,还是原来那样多。
其实不然,减少了。佛圣度化众生出轮回,是愚公移山的大工程,虽然艰苦卓绝,但不是没有成绩。具体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我们从经文上获得信息,往生极乐世界的者,比雨点还多。这是真的吗?不是真的佛说干什么?
从古到今,虚空法界有多少尊佛在度化众生?无数诸佛。每一尊佛讲经说法,都说什么?都竭尽全力劝告一切有缘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我们的小小地球,自从佛法传到中国,不足两千年的时间,尚有众多的修行人成功往生极乐世界,何况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国土呢!这绝不是神话故事,释迦牟尼佛没有那样无聊,把宝贵时间浪费在讲故事逗你乐上。
极乐世界,到底有多大,能容纳如此之多的往生众吗?你快不要操这个心!大众往生到极乐世界是成佛去的,极乐世界的前三土是有形的,回归常寂光净土,就毕业了,常寂光净土无限大。极乐世界跟一所学校一样,每年有新生入学,有老生毕业,循环不息。极乐世界的毕业是成佛。成佛以后的境界,没有边际。还度如是恒沙众,这是每尊佛在因地上所发的宏誓大愿,你不发,就成不了佛。菩萨修行的动力是奔赴佛位,是用度化众生的大愿支撑着自己。所以,我们看到,还度如是恒沙众,也要发同样的大愿。度化众生不是喊口号,当人果真如法修行,就做到了度化众生。
末法时期,我们做不了什么大事,整天一句佛号念到底,这个方法度众生的范围非常大!怎么知道的?每个人的周围,都有数不清的善恶神鬼,猛的一听这句话,感到非常害怕:我们都被鬼神包围了不成?是的,确实是这样。无始劫到现在,我们伤害了多少众生?跟多少众生结有善缘与恶缘?
无量无边!这是真话。结有善缘者,他想报你的恩,跟随着你不离开,结有恶缘者,怨气冲天,绝不放过你!也跟在你后面。这么多神鬼跟着你,你为什么感不到呢?那是你的人福与气数未尽,报怨报恩的都在等机会。机缘一旦成熟,他们就该动手了。
有一则故事说,一棵老杏树成精了,变成一个美女,每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出来游转,可人们并不知道那是杏树精,也不知道她来自何处。但有一个规律被有心人注意到了:杏树门前有个客栈,店主人年近八旬,经营这家客栈好几十年。这个美女,她经常毛遂自荐,跟来往客住的文人交往,而且,这些文人都是落魄潦倒者。与她共眠数宿以后,回去不久就死了。真正走好运的人她不去找。客栈老板每遇到男客与她交往,就留心这事,想阻止,又抓不住这个美女,劝客人,客人又不听,就随他去。某一天,雷电交加,劈倒了这棵老杏树,这个怪事就绝迹了,人们才慢慢明白,那是杏树精。
以前我们不知道她为什么找落魄潦倒者,现在明白了,这些落魄潦倒的人气数将近,鬼神借机欺负他,吸他的精气以自养。修行人的精气有没有尽的时候?没有!为什么呢?我们的精气神越修越饱满!用什么见证呢?用临终念佛来见证!能在命终保持清醒头脑念颂佛号的人,那是一等的好身体,好精神!这不就说明了吗?
说了这么多,念佛跟度众生有什么关系一目了然。我们兢兢业业一辈子老实念佛,有没有做到还度如是恒沙众?度了多少众生?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一百九十一集,二零二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