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八
【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婬。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我们修行84000法门,目的都是摄心正念,去除六尘污染。【反流全一】的这个流,是乱心作用,妄念奔流不息,带动身口造诸恶业。反,就是收摄,中止妄念,回归清净。全一,即恢复六根的妙用,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从善如流,不杂纤恶。功夫果然能作到这个程度,恭喜你,你修出成就了。【六用不行】的这个六用,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行,是不再造恶。断恶,先从断淫着手。
【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净则国土净,心浊则国土浊。佛菩萨与众生和光同尘,众生受苦,佛菩萨为什么不受苦?佛菩萨心地纯正,清净无染,苦从何来?众生被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污染了清净心,分分秒秒都在造恶,乐从何来!由此可见,不是周围环境不清净,而是自己的心态有问题!
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国家,圣贤教育主导大众,国家则正气充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份,女有归,社会安定祥和。反之,则天下大乱,战祸频仍,生灵涂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要想处处皎然清净,无事无非无烦恼,先问自己还造杀盗淫妄没有!若我不再造作,纵是大众的共业报来,也伤不了我一根毫毛!【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这个琉璃,是心无隐私,光明正大。一个人坦坦荡荡,胸无块垒,他的智慧德能就自然显露,处理问题与众不同。困难当头能把握时局,扭转逆境。
人怕的是自己一身缺点,还给别人找问题,这就他将向前的道路堵死了。险恶毒辣、满腹阴谋的人绝对没有好结果!他缺德缺智,那能成就一番伟业呢!内悬明月。身心快然。这个明月表天地万物。心中能装天地的是大圣大贤。气量大则福报大。有福有慧的人身心快乐,无忧无虑。妙圆平等,获大安隐的妙圆,是福慧圆满。福德与智慧达到圆满境界的人,他心地平等,无分别无执着。
世间上那个地方安全?对六道凡夫来说,我们找不到安全的地方!缘于我们无始劫来所造的恶业太多了,今生又不觉悟回头,继续造作,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走到那罪业带到那,那里都不安全!要获大安隐,办法有:当下断恶修善,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大安稳地!我们虽然未入圣流,还是凡夫,极乐世界的大门对六道众生敞开着,畜牲念佛尚能如愿往生,人,肯定能作到!往生极乐世界虽然带业,但到极乐世界只消不造,旧业很快就断尽了。
【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当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诸佛的妙法都得到了。佛圣的密圆净妙都在极乐世界!何苦踏破铁鞋到处寻找呢!【是人即获无生法忍。】无生,即不生不灭。无生法忍,是成就佛果了。【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渐修二子很值得品味。无论初学还是老修行,从始到终都不能放松五重戒。偏离了这一原则,就修不成功。随所发行的这个发行,是发心修行。也只有严持戒律,才能保住功夫不退转,继续向上提高。佛教给我们的第三增进修行渐次,没有脱离断杀盗淫妄与断食五辛酒肉。
【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蓥十方界。干有其慧。】这是佛说菩萨修行证果的位次了。欲爱干枯,是不是烦恼断尽了?不是。是初果学人预入圣流,对世间法不感兴趣了。根境不偶,是他不再造三途业。现前残质的这个残质,是残余的烦恼不起作用了。不复续生的续生,是不再生死疲劳。具体如何说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五百集,二0二三年六月三十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