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
我们从开始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我们再探讨一门深入与广学多闻。对一个有师承的修行人来说,他绝不会东抓一把西抓一把,都是一门深入。100年前的中国社会,寺院庵堂还象个样,一个老师父,自己带头,教大家专精一门。
现在呢?绝大多数的出家众根本就无师承,教他的人,也仅仅给他传授了做佛事敲法器赚单子钱,关于修行,他自己本身也不懂,当然也不可能给别人教什么。勉勉强强领众修行,做个寺院住持,也就是一天两堂杂修课,其他事就不问了。心血来潮,组织个法会,收些归依弟子,就这样糊里糊涂混一辈子。这样的前提大背景下,在家出家二众,到那去一门深入呢?
杂修,乱修,已经将近两三代修行人毁灭了。摆在面前的事实,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修行上的大忌讳。佛门,急待恢复师承。再这样下去,蒙混过关,难保佛法不绝种!佛是大医王,处方开得多,看对不对你的症!
刚进佛门的初学,他喜欢广学多闻,带着严重的好奇心理,学不到真东西,这是学佛修行的危险期。运气好,遇到好老师指点,就算修不成功,也不至于落在邪道。运气差的,干脆从了邪师,走向邪道。而能够静下心来,一门深入的修行人,他已经是明师了。心地修到清净无染,他随便讲什么,教什么,都不离戒定慧学。现实当中,修到这个程度的人实在不多,明师难求。阿难吃了一次大亏,收敛了锋芒,佛说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他这次没有顶嘴,而是心悦诚服,顶礼伏受。
我们看佛说了什么【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佛说,阿难哪,你跟我同一祖先,都是高贵的瞿昙世家出身,你对我的尊敬与爱戴,超过了你的侄儿,我的儿子罗睺罗。我当年回家探亲的时候,你跟在我身边左右不离,闹着要出家。你的父母亲怎么劝说,你都不肯改变主意,毅然决然放下与父母的亲爱,舒服的生活,跟我过上了苦行僧的日子。你当初看上了我的什么,是什么力量让你发了如此大心?
阿难实话实说【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 ,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何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
阿难说的都是实情话,我跟你出家,没有什么高尚的理想与抱负,也没有远大的目标,更不知道学佛修行是干什么。但我当初第一次见你,看到你的身体上上下下晶莹透亮,金光闪闪,无不圆满,就知道成佛是件好事情。再看看我自己呢,大小便利,血肉混浊,动辄伤风感冒,病苦难忍。口臭脚臊,冬天怕冷,夏天怕热,我虽然贵为王族,尚且如此多苦,看到您潇潇洒洒,超然物外,很羡慕。
——佛陀成道那天,阿难正好出生,佛陀省亲那年,阿难不过十几岁的孩子,可一个孩子就能看出这么多的问题,阿难是普通人吗!普通的孩子,十几岁正在玩耍,他那能这样深遂呢!三十二相,是佛度众生的方便相,胜妙殊绝 ,这就是世间人所说的,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佛的气质高贵,无论怎么样,都很庄严。
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佛陀示现八相成道,乘六牙白象入母腹,不受胎狱,更不是淫欲交合的血肉之躯,我们参考色界天人的形体,就知道,佛有如此好相,很正常。有如此超凡脱俗的外相,就有超凡脱俗的智慧。我们从入胎到出生,受尽了苦难,身体呢,正象尊者说的那样: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
这样的血肉之躯,受杀盗淫妄习气支配,愚不可及!遇不到圣贤教育,跟畜牲的身体没什么两样!我们看看,猫猫狗狗也很漂亮,在某种程度上,它比人还要美丽!惹的人人都喜欢。五脏六腑,眼耳鼻舌身意,它比人少那一样呢!谁敢说自己就比它们更好呢!问题是,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胜净妙明,是处处得人心,紫金光聚,不但身体散发着明光,光到之处,遇斯光者,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这就是阿难出家的动力。着相归着相,但他着好相,着善相,喜欢圣人。
对于这种不明真相的出家,佛并不反对,真正抱着了生死出轮回心态的上根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为苦所逼,到佛门来讨吉祥,佛也不反对,阿难出家的动机仅仅到这里,以后要走弯路,难以避免。
我们再看经文【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 ,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佛陀听了阿难的汇报,及时纠正说,出家,要以了生死出轮回为己任,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就算出家了,也不会修出成就。
这个话题很大,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二十三集,二零二一年五月二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