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六
【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己得上人法,炫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我教比丘,循方乞食 ,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云何贼人,假我衣服 ,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世间法,人们尚且畏因畏果,不敢造次偷占他人的财物,而到佛门来行骗,佛在这里毫不客气的批评这些人是戝人!他们不但窃取了信众对佛的供养,还盗走了信众的慧命,让社会大众误会佛法,不肯接受圣贤教育,轮回受苦。【假我衣服】,是穿上出家服,住在寺院道场,让人很难辩别出邪正。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信众到寺院来,都是有求于佛,世间法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求佛,给出家师父带点供养理所当然。人家给多给少,都出于对佛的恭敬,出家众要一视同仁,真诚的给信众传法。不能看这个人供的多,就将他敬若上宾,而穷人供养得少,就将他不当回事。
佛公平说法,诸圣诸贤游化六道,不嫌弃三恶道苦,变现作三恶道身度化众生,无怨无悔,我们怎么能以供养多少论事呢!住在寺院道场,穿上佛的衣服,不尽心尽责解决信众的困惑,就是裨贩如来,亵渎神圣!信众进了山门,看到出家人懒散懈怠,他们心里已经打鼓了!再进一步向他请教,他说不出个所以然,或者借机勒索财物,聪明点的人转身就走了。我们的学识有限,就算解决不了信众的难题,你最低限度精进用功,人家看了也高兴:这个师父象个正经修行人!
而现在的寺院,大多数住众都不够精进!敷衍了事作早晚两堂功课,其余的时间游游转转打妄想。漫不经心,那能修出真功夫、降服毛病习气!三心未了滴水难化,将来要还债的。不真修实干,遇到境界现前,内心深处的烦恼与外缘境界相结合,什么罪业都敢造:或在寺院行淫、吃酒食肉、或者私吞香火供养、或打妄语欺骗信众,五戒全破了。破一戒都不得了,全破了,等于佛陀说法全部落空!
不能随随便便出家!末法时期的出家众比在家修行难得多,寺院道场不给你提供专精修学的条件,住持寺院的人,他自己也没有什么修行功夫,当然不可能培养你一步一步向上走。所以,出家时雄心壮志,成佛有余,真正住进寺院以后,大多数人都堕落了,修行成就远远落后于在家众。这一客观事实,人人都看到了。
因此,佛门大德振臂一呼,说:地狱门前僧道多!让广大出家众引以为戒,多多检查自己。【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这个裨贩如来,要说到念经赚点钱,解决出家人的生活问题,也不过分。怕就怕在误导信众,以念经赚钱为目的,杂修乱修,也将信众引得杂乱修行,这就麻烦大了。开智慧的楞严,佛在楞严一会反复劝告弟子一门深入,专精修学,谁曾将楞严的智慧精华当回事?杂修乱修,吃力不讨好,修不出清净心的!为了赚取信众的钱财而满足市场需要,耽误了一门深入的修行机会,浪费了时间,一辈子下来,修得比不修还烦恼!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净宗初祖慧远大师,他的道场只有一本《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圣号,除此之外,绝不允许其他佛经进来,也不允许杂修的信众挂单他的道场。著名文人谢灵运,舞墨弄文,好吟诗作赋,与远公大师还有点交情,想到东林祖庭修行一段时间,远公让他将与修行不搭界的闲事放下,专精念佛,他不肯,远公就请他下山,不要影响其他人,破坏祖庭的道风。这是对修行众全面负责。
为什么东林祖庭123众集体修出大成就、往生到极乐世界了?我们不能不借鉴远公大师的成功经验!这个皆言佛法,作为寺院道场的主持和尚,一定要检查自己,看自己是不是引导大众杂修乱修?要及时纠正过来。阿难不就吃的这个亏吗!佛陀磨破嘴皮说法三百余会,讲经四十九年,不就是劝信众一个专字吗!一个道场,看起来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没有谁修出成绩,就是有庙无道,不能兴教。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办不出实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杂家,还以讹传讹,误导后学,内行人知道这个罪业有多重!
【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作何解释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四一八集,二0二三年四月九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