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六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 ,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 ;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 ,正等无异。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初学,能进佛门、能安住在寺院,就很难得了。万万不可对他太苛刻,让他象老修行那样一丝不苟,他做不到的。勉强让他去做,他承受不了,一个结果是走火入魔,另一个结果,是退还原地,不敢修行了,所谓欲速则不达。住持法师要给他一定的尺度:因为有新同修来了,吩咐斋堂改善生活,尽量做些可口的饭菜;修行用功上,让新同修随缘,能修多久算多久。大家每天用功十多小时,初学受不了,就让他多休息、适当用功:每天有三四个小时的功用,很不错了。一步一步慢慢强化,养成大众精进的习惯。往后,他无论住在本寺,还是到别的寺院去修行,精进的习惯一旦形成,一辈子都改不了。这就是主持法师的无量功德!
一个修行人,形成了精进用功的习惯,他再也不肯人我是非、到处闲游了,更不会俗不可耐的去骗信众的钱!他的真心在精进过程中逐步显露,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他深入经藏,吸取了佛圣说法的精华,人生观完全转正过来,不久的将来,这些人都是佛门的顶梁柱,对社会大众产生的正面影响不可低估。佛教,如果普及不到民间各处,是出家众的失败!过去社会,佛法传到中国以后,中国的老百姓都知道佛家的因果学、也知道出家人不吃荤腥,出家众走到社会上,很受大众的尊重:人家的功夫做到位了!寺院要建造,众人热情的出钱出力,八十岁老婆婆做不了什么贡献,都知道将自家园子的菜摘一些供养给师父们吃。出家人做的让人佩服!
没有佛教丰富中国文化,中国就不可能成为世界上唯一保存至今的文明古国!作为修行人,无论在家出家,都要明白自己是圣贤弟子!要明白自己担负的社会责任是什么!没有将自身的杀盗淫妄降伏住,你千万不要主持道场!度不了众生不要紧,千万不要将众生引向歧途!
佛在这里提示给我们的【云何贼人,假我衣服 ,裨贩如来,造种种业】,向我们道出末法时期佛门的乱象。没有谁刚出生就是骗子、强盗、贪污犯、佛门的罪人,而后来堕为这样的角色,原因是什么?这些人自己没有修出成绩就盲目的建造寺庙,站上山头插上旗,到处拉拢信众收供养。因为修行的理论方法不精熟,寺庙建成了,他没有能力给人家传法,自己也不懂得精进,烦恼习气伏不住,又是寺院的住持法师,手里有点钱,生活不发愁,无可事事,懒懒散散,所谓饱暖思淫!机会成熟了,他那有不造恶业的道理!
他知不知道自己住在寺院偷吃酒肉、暗地行淫不对呢?开始有点愧疚,事情做得多了,习以为常,也就无所谓了。这样下去,年复一年,毛病越惯越深,想戒,中毒太深,戒不了!听名气,他修行了一辈子,这个寺院是他辛辛苦苦建造的,苦熬了几十年,塔庙坚固,好像功德无量;探查实地,原来他是个邪师!说他功亏一篑也行,说他是贼人假如来衣 ,裨贩如来,造种种业,也不过分!佛这几句经文是说谁呢?好像末法时期的寺院,大多数都犯了这个毛病!
想找一个专精修学的道场,还真不容易!特别想找个合适自己程度的专精念佛道场,真可谓踏破铁鞋无处觅!多少初学遇不到明师与合适的道场,刚刚萌芽就随之夭折!而铺天盖地之多的寺院到底为修行大众做了些什么事?真叫做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这种风气到了该扭转的时候!出家在家二众再不作为,依然糊里糊涂往前混,佛教要不了多久就被社会淘汰掉!给众生办不了实事的行业,谁要你干什么?
【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这几句经文,我们还要好好探讨。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四二一集,二0二三年四月十二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