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七
【戒成已后,着新净衣,然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 ,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
接下来,佛给我们说,建道场的条件事宜,不可草草了之。而建道场成就大众,要在【戒成已后】。能持戒律,能专精修行,能为广大修行人作师作范。修行成就以后住持道场,所作所为都是功德。何为戒成?严格守持五戒十善,威仪具足,身口意纯善无恶就是戒成。正法时期,戒律成就。戒律成就者,必定证果。具备证过的功夫就有资格领众,不会中途退堕,否则,表面上看,道场香火旺盛,门庭若市,其实里面一团糟!修行众陷在名利当中出不来,失去了修道的清净心,过大于功!
我们看到,许多大德都住茅棚、山洞,他不建道场,因为道场是累赘,经营道场不是简单事。古代住持道场的法师大德,那都是证果者,或者须陀桓,或者斯陀含、阿难含,阿罗汉,或者更高的位次:古佛乘愿再来。普通人主持不起的。当家和尚什么事都要经管,管好了功德无量。大的寺院,居士香客来来往往,住持法师的供养很丰厚,接触的人也很杂,名利当前,不堕落的少!佛经常劝告我们,没有证得阿罗汉果,千万不要相信自己!也就是说,凡夫众定功不够,经不起境缘的诱惑。能完全严持比丘戒的出家人,那不是普通凡夫僧!最低限度都是初果的位次。【着新净衣,然香闲居】的这个闲居,不是让我们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做,是万缘放下摄心正念,让心清净下来用功办道。着新净衣,是出家众威仪之一,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衣冠整齐,干净卫生。
【诵此心佛所说神咒 ,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这个结界,是划归道场的界限,不能为建道场引发矛盾纠纷。建道场之前,静下心来将楞严咒持颂108遍,现在叫作洒坛,或者洒场。然后动工。心地清净下来,办事情就顺利,这是真的。现代寺院的洒坛仪式用大悲咒,建筑开光也都用大悲咒,缘于楞严咒太长太难持!
道场的真正意义是成就道业,这是客观事实。居士在家念佛,家就是道场,家里其他人可能也不信佛,也没有持108遍楞严咒或者大悲咒清洒开光,人家照样成就了。佛这样说,是让后学严肃对待建道场,不能马虎。【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这位法师有道行,他建道场的目的,是一心一意成就大众,十方诸佛不待请求,自然放光加持。灌其顶,是诸佛赞叹支持他建道场,给他受记,恭喜他将成就一批众生成圣道。当年,东林祖庭远公大师建净宗道场,天工自成,大雨帮忙筑墙等神奇故事,现在还为后学津津乐道,东林祖庭后来成就的大众不少。123人集体往生极乐世界就是证明。
我们再看经文:【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 、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 ,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这个白衣檀越的白衣,是在家修行众。檀越,是寺院道场的护法。心灭贪淫,是人家修出真功夫!没有贪淫的修行众,最低限度能生天!如若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绰绰有余。
我们能不能在今生今世灭贪灭淫呢?灭是灭不了,但用佛号压住贪淫,不让这两项烦恼起现行,这个功夫人人能作到!而且作到了,就有资格往生极乐世界。断烦恼难,伏烦恼易。阿弥陀佛给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是带业,缘于大众断不了烦恼。持佛净戒,这我们上面已经探讨了,能持佛家的菩萨戒、大戒,那是了不起的大德人物。末法时期的出家在家二众谁能作到这样功夫,那一定是乘愿再来者!于道场中,发菩萨愿,是统领大众专精修行,付诸极大辛苦的高难度工作。住持正法道场,来到正法道场修行的人,成就之高,举世瞩目。东天目山昭明寺就是模范。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具体如何修为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记第四百四十五集,二0二三年五月六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