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二十九集

慧利 2021年5月9日15:51:26
评论
405

《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

我们从开始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佛言:处今何在?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
关于心在哪里,佛陀的发问令阿难不胜其烦!碍于大众的面子,阿难不敢发作,勉强支吾。那,心到底在那个地方?佛还没有给出我们答案之前,禅宗二祖慧可大师经典之言,很值得我们参考。当年,可大师为世情所累,诸事不得志,心乱如麻,不知道何去何从,没有了人生目标与生活的勇气,世间法的学问解决不了他的困惑,听说达摩祖师大智大勇,能解决众生一切烦恼,就去找达摩。

当时,达摩祖师正在入定,面壁九年,纹丝不动。可大师在达摩祖师面壁的山洞口,请大德出定,他有法要请。但是,他左请右请,达摩祖师纹丝不动。正好天降大雪,可大师跪在雪中没有退心,一直到大雪埋没了膝盖,人已经冻得将要倒下去,达摩祖师还是老样子。可大师趁着自己还有力气,干脆解下佩刀,砍下自己的一只臂膀,供养给达摩祖师,请他出定说法。这样重的礼物,这样忠诚的求法决心,达摩再要不出定,就对不起后学了。

达摩出定以后的第一句话,说,你这是何苦来哉?你到底遇到了什么过不去的火焰山,这样执着的求我?可大师实话实说,弟子我经不起境界的考验,对境生心,起种种烦恼,此起彼落,没有穷尽!弟子如同站在风口浪尖,整天妄念纷纷,昼夜不安,从无始劫到现在,受够了,不想再受下去。求大师给弟子安心!达摩祖师沉思了良久,对可大师说:原来如此!这个问题太简单!你既然能将臂膀砍下来供养我,何不把困扰你的乱心拿出来给我,让我给你修理调治呢!

你的心在哪里。快拿来给我!我给你安置!可大师听了以后,当下大悟:心,根本就没有的东西!我到哪里去找呢!可这个本来没有的东西,却经常折磨我,把我拉扯在轮回到处流浪,疲惫不堪。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心是什么!

可大师信心十足的对摩祖师说:弟子没有心,因为,弟子找遍各处,都找不到心,就知道,心本来是没有的,人为造作的万千尘劳,妄心无数,只是梦幻泡影,弟子从此端端正正,干干净净,随缘生活就是。恩师,谢谢你的点化!弟子觅心了无可得!摩大师微笑着点点头,对他说,好的,我已经为你安好了心,从此以后,你就一切随缘,对境无心,无牵无挂,自度渡他!这是后人对心的生动演说。修行到今天,能将心安下来,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风雨无阻,万念俱灰,有如此功夫,就与二祖可大师等齐!非同小可。楞严经七处征心,越到后面越复杂。你要是不想看的话,干脆就不要浪费时间,去念几个小时的佛,收获比你学习楞严更大。
阿难在前面碰了好几个钉子,还不死心,还要继续跟佛辩下去。目的是什么?目的还是不肯承认一门深入,他要玩多的,玩高难度的。佛不是一开端就让他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持楞严咒吗?佛完全可以略去下面的内容不说,把楞严经精简为《心经》那样短。奈何阿难与摩登伽都不愿意专精持咒,阴魂不散,过去犯作的错误,随时都可能死灰复燃,佛不得己才往下说。这不,佛问阿难心在何处,阿难又扯到心在根里。

根是什么,就是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根,是六种感觉器官的功用,视、听、嗅、味、触、识,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六根产生的六识六尘。如此虚妄之相,引着我们做善做恶,执着分别妄想,那是我们的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呢?分明是一个幻觉!不能说它是我们本有的觉妙明心!觉妙明心,慈悲理智,无所不能。那只限于藏在六根当中呢!它早就超出六根的束缚,怎么被六根限制了呢!

阿难说,心在根中,它既然藏在妄识当中,距离我们明心见性的真心相去甚远,找它,越找越糊涂!佛当然要驳倒阿难!不能以盲导盲,让他的错误越犯越重。如果阿难执着心在根中,就等于承认杀盗淫妄是合情合理的,他与摩登伽的行为是正确的,面对样严肃的问题,佛丝毫不能马虎。我们看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

阿难的意思是,身与心是不能分开的,说心在外面,是我阿难不对!身如果没有了心的支配,那不成机器人了吗!心在外面的话,心与身是两码事,我承认我不对!但我现在明白了!世尊,我找到心在什么地方了!抓住了心,就跟抓住了贼一样,我要把心看管好!佛陀微微一笑:恭喜你,阿难,你给大家说,心到底在哪里?阿难这次信心满满: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意思是,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地方,心就藏在里面发挥作用。心的功能无尽,在眼能见,在耳能听,在鼻能嗅,在舌能尝,在身能触,在意能思!这不是我们本来就有的妙明觉心是什么?世尊,这下,你该服我了吧!

阿难踌躇满志,口若悬河继续说【犹如有人 ,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

阿难说,心与根的关系,就跟眼睛与眼镜的关系一样。眼镜罩着眼睛,可眼睛照看不误!所以呢,心既在根里,也不妨碍他发挥作用,他照样能看到外面。琉璃碗,就是玻璃罩,跟眼镜一个意思。

阿难这个意思,其实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还是重复他心在外面的意思,因为,心既然在根里,还是只见外不见里,解决了什么问题呢!能言善辩,根本问题还没解决,说再多也没有用!佛看着阿难,良久不开口,阿难还以为佛认可了他的观点,正当他得意忘形之际,佛又泼了一盆冷水。

我们看经文【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否?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佛又来了一个无有是处,将阿难说得目瞪口呆。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在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二十九集,二零二一年五月八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