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第55集

慧利 2025年3月26日10:13:40
评论
42

《法华经》卷二 譬喻品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闇蔽,永尽无余,而悉成就无量知见、力无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罗蜜,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闇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迦佛高度赞叹了舍利弗,赞他所说正确。【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世间法,帝王经常鼓励各级官员做人民的父母官,就跟生身父母对待膝下子女一样,公平无私,不偏向。孩子们打架,父母出面调解,谁不对批评谁,一碗水端平。对待十法界的众生,佛一视同仁,平等普度。阿鼻地狱的众生恶到了极点,地藏王菩萨立足地狱度化他们,而且发了宏誓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在我们想象当中,地狱是永远空不了的,十法界的排列如同金字塔,地狱界是最底,佛法界是顶,地狱那有空的时候?如果地狱空了,整个六道不都空了吗!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地藏菩萨如何能受得了!可地藏菩萨就诚守大愿,对地狱众生不弃不离。地藏菩萨如是,一切诸佛菩萨都如是,比生身父母对待子女更慈悲。
【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闇蔽,永尽无余,而悉成就无量知见、力无所畏】 诸怖畏,是三途六道处处惊险,诱惑多多。众生的八识五十一心所,善心所占比少、恶心所占比多,因此,众生经不起恶缘的诱惑,学坏容易学好难。
六道当中,品质最高尚的就算四空界天人了,说人家高尚,那不是恭维,四空天人对身体的概念已经淡化到隐隐约约,有也行,无也可,对名利是非就更不用说了。但是,一个铁的事实,是他们没有出离三界,定功只有八万大劫。在这八万大劫当中,没有佛圣点化他,他不继续修持向上,坐吃山空,福报一点点在减少。超过了八万大劫,定功消失以后,他自然堕落下来,有的是一下子堕到底,有的是一层层堕落,遇不到佛圣说教,下地狱是迟早的事情。
【衰恼】 是众生的身体有生老病死,依报环境有成住坏空,一切都是未知数。恼,是烦恼,众生个个都是一肚子心思,不如意事常八九。【忧患】 是众生的生命财产毫无保证,患得患失,穷也忧愁,富也忧愁。穷人吃了上顿无下顿,愁;富人则因为财富太多而忧心忡忡:又怕盗贼劫掠,又怕非常水火,食不甘味,寝不安枕,这就是没有智慧,不懂得利用财富给自己修福,只知道死守着财富不松手。
【无明闇蔽】 是思想混沌,心地不善。佛说,众生的这些烦恼永无尽头。佛就在这些糊涂人中间引导大众明白道理,耐心的指导大众。无量知见、力无所畏,是佛教化大众不疲不厌,百折不挠。
【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罗蜜,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佛圣教化众生的总方向是教众生断恶修善,佛自己带头做到。大神力及智慧力,是佛能准确找出众生的病症,应病于药,教化众生准确无误。
【而生三界朽故火宅,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闇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毒之火的三毒,即贪嗔痴,佛用戒定慧三无漏学对治三毒。三界朽故火宅,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无一清净处,都在轮回范围。
【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著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 五欲财利的五欲,即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又以贪著追求故,现受众苦,这是他虽为人身,但为五欲所逼,苦难缠身,命运多舛,生不如死;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是他人福尽了,落在三恶道受大苦难。畜牲的苦我们都看到了,以身还债,最后被杀吃剥皮,苦透了;饿鬼比畜牲更苦,长劫不得食水,饿得号哭奔走;地狱就更不用说了,酷刑加身,无有间断。
【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 三恶道苦,三善道也不乐:贫穷困苦,是佛形容众生知识贫乏,智慧短缺,恶多善少。看了这段经文,我们是不是在火宅中贪着游戏的孩子?这一切让佛说中了。三界实在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从无始劫到现在,大家都受够了,才归依到佛陀座下聆听教诲,佛接着又如何说呢?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五十五集,二0二五年三月十四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