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二 譬喻品
【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舍利弗,佛见此已,便作是念:我为众生之父,应拔其苦难,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令其游戏。】
佛形容众生在三界火宅当中就跟发疯一样,东跑西撞,碰得鼻青脸肿。到底为了什么?追名逐利。【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 名利是非是一切苦难的根源,人们为了这个而杀盗淫妄,给自己造下了不可弥补的损失:要么身败名裂,要么死堕三途。可三界大众执迷不悟,麻木不仁,对这一切浑然不觉,佛菩萨看了都痛心流泪。【我为众生之父,应拔其苦难,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令其游戏】 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令其游戏,是佛善巧方便,让我们转恶向善,不离当下而行菩萨道。
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令其游戏,是佛普劝大众往生极乐世界。佛圣的游戏神通是度化众生,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十方诸佛国土度化众生,也是游戏神通,跟诸佛一样了。有一位菩萨,在未遇到佛法之前做了不少恶事,遇到佛圣点化,觉悟以后非常痛心,要砍断自己曾经造恶的双手,大德劝他说:你这是何必呢?用原有的身体从今以后行一切善不就很好吗?观音菩萨还显千手千眼,你砍手干什么?这个道理,就跟佛在这里所说的,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令其游戏是一个意思,当下行善就是好人,虽然身处三界,已经游戏神通了。
【舍利弗,如来复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舍于方便,为诸众生赞如来知见、力无所畏者,众生不能以是得度。所以者何。是诸众生,未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而为三界火宅所烧,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这是佛接着解释【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令其游戏】 智慧、神力、如来知见、力无所畏,这些名词术语众生很难参透,越听越费劲。佛换个说法:教弟子持好五戒,专精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如何美好,你这样修下去就能到极乐世界,只要众生相信了,肯力行,就自然成佛了。这也给后学提了个醒:复讲佛的诸经,要讲得通俗易懂,要会观机,要让听众闻之受益,大众轻松愉快的修行。如若修得很苦,说的很深,将不少学人吓退了。给什么程度的人说什么程度法,不能给学前班的孩子出大学的考题。
如来的知见,以劝大众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为最圆满;众生的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也以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为解决的最妙法;出离三界火宅,同样以往生极乐世界为最理想。我们做到老实念佛,就参透了如来智慧,不劳冥思苦想如来智慧何等样。
【舍利弗,如彼长者、虽复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殷勤方便、勉济诸子火宅之难,然后各与珍宝大车。】这就是比喻品的精华。将众生度出轮回,佛给我们承诺的珍宝大车是什么?总结释迦佛四十九年说法的精髓,就是引导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听到极乐世界的美好与在极乐世界成就之快,六凡四圣无不欢喜前往,这是佛圣说法的成功之处。
【如来亦复如是,虽有力、无所畏,而不用之,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 这是佛应机说法。为说三乘,是给初学说得通俗易懂,给老修行说得深点,意思都一样。声闻、辟支佛,是初果、二果,还有解释说,辟支佛是四果之上、菩萨之下位次。这并不要紧,只要说法能提高他的境界就好。
【而作是言:汝等莫得乐住三界火宅,勿贪粗敝、色声香味触也。若贪著生爱,则为所烧。汝速出三界,当得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汝等但当勤修精进。如来以是方便、诱进众生,复作是言:汝等当知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称叹,自在无系,无所依求。乘是三乘,以无漏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昧、等,而自娱乐,便得无量安隐快乐。】
这段经文,是佛教化大众治病除根。勿贪粗敝,这个粗敝,就是轮回痴福。色声香味触,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烦恼。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本来是全面发挥正能量的,可染上六尘以后,就善恶交杂,混沌不清,开始了杀盗淫妄诸业,陷在轮回当中出不去。
【若贪著生爱,则为所烧】 这个若贪著生爱,是染上六尘烦恼,失去了理智:贪色尘,被美色迷惑,偏听偏信,破国亡身;贪味尘,杀生吃肉,欠下命债;贪触尘,造作淫业,伤身败德,等等。则为所烧,这个烧,是受恶报:造作杀盗淫妄诸恶,就受杀盗淫妄之报。因生果,果生因,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佛接着给我们保证说:淡泊六尘,去杀盗淫妄,是出离三界火宅的妙法,谁能作到这样,谁就能成就佛果。【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 这是佛给大众作出保证。【汝等当知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称叹,自在无系,无所依求】 佛说法是应病于药,给上中下三根大众说的都是实话,大众闻之无不受益。
自在无系,是不拘一格,随缘说教;无所依求,是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以无漏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昧、等,而自娱乐,便得无量安隐快乐】 这句经文的意思很深,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五十六集,二0二五年三月十五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