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二 譬喻品
【汝等但当勤修精进。如来以是方便、诱进众生,复作是言:汝等当知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称叹,自在无系,无所依求。乘是三乘,以无漏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昧、等,而自娱乐,便得无量安隐快乐。】
佛圣所说的,都是让众生看破、防下,停止造作轮回事业。看破,就是《金刚经》上佛说的那样: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谁也贪占不住。时间在流迁,人事在变更,身体在衰老,地球环境在恶化,念头转变不息,那一样能挽留住?跟着六尘烦恼行事,注定越贪越越狠、越来越烦恼,越堕苦越深,敢继续下去吗!
【汝等但当勤修精进】,这个精进,是在任何境界当前,克制自己的烦恼习气,不让烦恼起现行。【如来以是方便、诱进众生,复作是言:汝等当知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称叹,自在无系,无所依求。】三乘法,其实就是一乘法。佛对三根大众说法,说的是一个道理:劝大众断恶修善,去伪归真。乘是三乘,是佛说法有深有浅,浅不碍法义,深也不碍法义,大众依教奉行都能成就佛果。不依靠佛圣的教诲行事,众生注定造轮回业,跟着六尘烦恼行事,受轮回果报。【无所依求】 是远离名利是非,不沾染六尘烦恼。
【以无漏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昧、等,而自娱乐】,无漏根,是眼耳鼻舌身意不受六尘熏染,保持清净,中道用事。凡夫众的舌根能尝出酸甜苦辣咸诸味,佛圣有没有这个功能?是不是佛圣的平等根性就尝不出任何味道?这就将无漏根理解错了,众生所有的功能佛都有,就在于佛圣不贪着。众生喜欢吃这个口味、那个口味,佛圣绝无味尘烦恼,不挑三拣四。
虚云老和尚八十多岁那年,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内两党又兄弟阋墙,国家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非常穷苦。可在虚老的主持下,寺院住众心地清净,有什么吃什么,大家无怨无悔:米,是米商贱价处理的陈仓米,勉强能吃;菜,是人家不要的红薯藤,将嫩的部分掐下来用清水煮熟,放点酱油、醋与盐,就这样吃。寺院组织大型传戒法会,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和尚师父吃不惯这个饭菜,可看到八十好几的虚老跟大众吃一样饭菜,老人家吃得还挺香,大众就没话说了,都跟着吃起来。
寺院的常住师父给大家说,虚老从不挑食拣食,有什么吃什么。也正因为这样,寺院的住众都佩服老和尚。这个道场不是邪魔外道的利益集团,上和下敬,有凝聚力。这就是六根无漏,佛圣只利用六根发挥正能量,绝不给眼耳鼻舌身意造恶的机会。我们学佛学圣,就要锻炼六根在六尘境界当中不受其害,保持六根清净。
【力、觉、道】的这个力,即五力:信、进、念、定、慧,转负能量为正能量。觉,是觉悟,道,是成佛事业。【禅定、解脱、三昧】 禅定,说得通俗一点,是在种种境缘当中作得主,转境界而不被境界转,不染烦恼习气。解脱,是不受名利的困扰、六尘的诱惑,永远保持清净。三昧,即正受,也就是清净无为。【而自娱乐,便得无量安隐快乐】 佛从没有说让弟子脱离现实,更没有让我们换个身体,就用现成条件,念头一转,将错误的想法、看法转过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啥样的?菩萨啥样的?看人家的行为!学佛了,就认定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金身是佛、白衣大士是观音菩萨,这太局限了!阿弥陀佛千百亿化身遍布虚空法界,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时而乞丐、时而天大将军、人王、天王等等。是佛是魔,就看人家的为人处世如何:他杀盗淫妄,恶口两舌,妄言绮语,即便自封为佛,他还是个魔!
佛菩萨度化众生法喜充满,这就是而自娱乐,世间人所说的助人为乐。【便得无量安隐快乐】 是持之以恒,身行善,口言善,意思善,善善相继,这样就快乐无比。众生情绪上的烦恼与身体上的烦恼,都是恶心恶行招感的恶气氛,这由不得任何人。世界上有没有安全地方?佛早就说了,三界火宅,没有安全地方。那佛圣住在三界安全不安全?三界对佛圣来说是清凉地,佛就没造轮回业,那来的动荡不安?佛在什么地方都是安全的。
大恶造就了,被恶业缠定,又不思悔改,还想太平无事,可能吗?就算他是总统皇帝,在世没人敢惹他,一口气不来,十殿阎王就管得他!该下地狱下地狱,该堕畜牲多畜牲,业力不饶人。无始劫造下的善恶业是逃避不了的,即便自己成佛,也要一 一偿还,只是佛圣遇到形形色色的缘份,就跟忍辱仙人对待歌利王一样,以德报怨,感化对方,解脱宿世怨业。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法华经》讲记第五十七集,二0二五年三月十五日接着探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