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259集

慧利 2022年1月10日09:13:23
评论
341

《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我们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卷五
【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前面,阿难尊者口口声声问佛,生死轮回,一切烦恼的症结在哪里?

佛在这里告诉他,就在当人的六根当中。六根染尘,即是烦恼轮回。六根离尘,就是自性德能。一尊佛这样说,所有佛都这样说。

我们看这段经文,微尘沙数之多的如来,是不是跟释迦摩尼佛所说的一样?不能心外求法,凡事反求诸己,靠自己!佛所说的心外求法,是一味的依靠他人,不自强,不自立。包括我们所修的净土法门,也是靠自己!我们经常说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是二力法门,这个二力,其实还是自力,只不过我们借助了极乐世界,这个好的修学环境而已。不靠自己精进念佛降伏烦恼,你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吗?

阿弥陀佛肯接引你吗!诸佛明确的告诉我们,要想知道俱生无明从何而起,一直把我们迷惑到生死轮回的苦难当中,就是自己六根不净!现在呢,要想恢复未迷惑之前的无上菩提,解脱生死大难,还要依靠六根!我们如何依靠六根恢复菩提自性呢?利用六根做一切正确的事情,当下就恢复了清净自性。修行就是这样简单,没有更复杂的。

佛教是显教,没有神秘的地方,一切正教都是显教,用不着神一套鬼一套的玩玄虚。凡是经常神神秘秘,躲躲闪闪的什么教,不用调查。都是邪教!他之所以搞的那样神秘,就是为了障显自己有神通,让人上当。我们要上他的的当吗?学习了楞严,你如果智慧不开,还上妖魔鬼怪的当,那楞严就没有开你的智慧。

我们说说,什么是自强自立?尽一切力量断恶修善就是自强自立。成佛没有投机取巧之说,一项恶业不断,就有一处烦恼。这个事情,谁都帮不了你。我们的念佛三昧是怎么修成的,其他法门修成三昧,亦复如是。学佛修行是硬功夫,不给任何人开绿灯,让你偷梁换柱,投机取巧!禅家让学人死尽偷心,这个偷心就是希望不断烦恼而成佛道!可能吗!释迦牟尼佛说不可能,微尘沙数的诸佛也说不可能!阿难所提问的问题,让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诸佛已经替释迦牟尼佛回答了。微尘沙数的诸佛都有谁?儒释道,基督教,这些正教的创始人都是!你看那家的圣人不是这样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眼前为善就是觉悟,就是佛行!这一点上,临终十念佛号求生极乐世界,说得再详尽不过了!无论我们以前犯有多深的罪业,只要当下觉悟,一心一意持念佛号,阿弥陀佛从未拒绝接引你!
我们再看经文【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我们看,微尘沙数之多的如来给阿难说六根正用,是成佛之本,阿难听了以后似懂非懂,为什么呢?你佛陀说一切相都是虚妄,都是假的,我的眼耳鼻舌身意,不就是身相的附属品吗!用它怎么能成佛呢?这是阿难将成佛神秘化了,神秘到成佛以后,佛没不用身相而运作自如。

既然如此,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还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相呢?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佛的专利吗?从这里就能看出凭这个相相就说他是佛吗?当然不是!佛在金刚经上说,天主也有这个相!如果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定义为佛的话,诸天天主都是佛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只不过是凡人认为的贵相而已。佛度人众,如果不示现做人相,整天云里来雾里去,谁能学会!佛陀一世说法,也示现做六根功用。说话要用舌根,佛如果没有舌根,如何说法三百余会,讲经四十九年?六根不坏,用偏了六根就坏了!中国历史上的圣王,那个不是跟我们一样的血肉之躯?

有眼耳鼻舌身意?同样的眼耳鼻舌身意起作用,夏禹商汤周文武王,造福天下苍生!夏桀殷纣周幽王,残害人民!同用六根,这是六根的错吗!端身正意就是了。佛说,根尘同源,缚脱无二。根,是六根,尘,是诸相,源是自性。用错了是造业,用对了则是为人民服务。不能排斥现在的诸根,不能糟蹋我们的身体。缚脱无二,缚是牵缠,脱是自在。我们的身体真的是拖累吗?真的是牵缠吗?看你怎么用!佛教传到中国以来,多少祖师大德示现的跟我们一模一样,平平常常。

他们利用身相给众生做出的贡献,不亚于释迦牟尼佛。身体拖累他们了吗?所谓的缠缚,是我们陷在罪业当中出不来,与身体没有关系。识性虚妄,犹如空华。这是我们用自己的凡夫见解为人处世,造作了一连串无用的妄相,留下一大堆垃圾!在六道轮回当中生死频繁。太史公司马迁老菩萨说得好,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我们的轮回生死,万万次,都是假缘空聚一堆尘,毫无意义!这个空华,意思是这样。因为我们没有做出任何的贡献,到是非场中走了一趟又一趟,你说有什么意思!

【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如何解释呢?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二百五十九集,二零二二年元月二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