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九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处清净中,心安隐后,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心中欢悦不能自止。此名轻安,无慧自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谓已得无碍解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这是受阴第六魔考:盲目乐观。
靠自力法门修行,又无明师把手指导,极少有人能修出成就。五阴作用下的五十种境界,你能识得几何、又能逃过几关?前后比较、思来想去,还是一句佛号念到底来得方便。佛在楞严一会道说五十种修学境界,还是希望我们一步到位持念佛号往生极乐世界,我们要理解佛的苦心。
我年轻时亲眼见到一位精神不太正常的人,跟着大众念了一段时间佛,没有服药,情况明显好转了。原因能找得到:万缘放下,闲心不操,闲事不问,闲心思不想,将心意识寄托在佛号上,能量不浪费,精力自然充沛,百病自然消歇!
人之所以生病,就是正气不足,外邪入侵。念佛法门简单方便,这是我本人经过多方考察与实践得出的结果。佛号越念越欢喜,但这个欢喜不伤元气,不会着魔。念佛生出的欢喜,那是法喜,能帮助我们化解一切不愉快,拓宽心量。因为念佛人心有依靠,靠着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魔眼睁睁的看着人家往生极乐世界,他也生起羡慕之心,也想去极乐世界、就不缠你了!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处清净中,心安隐后,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心中欢悦不能自止。】这个处清净中,是远离杀盗淫妄,六尘烦恼,不参与诸种恶业。因为心地安稳清净了,就得到前所未有的安适:心情舒畅,精神饱满,比之以前的杂乱无章、恶念起伏,现在确实感觉不错。这是修行人都有的收获,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但是,【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心中欢悦不能自止。】这就是病态了!所谓乐极生悲,凡事过了头,人家就讨厌了:他不是个正常人!七情六欲都是病态。【此名轻安,无慧自禁,悟则无咎,】这个轻安,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精力充沛,身心舒畅。我们绕佛,念到一定程度,好几个小时过去了,人不但不累,而且精神百倍,身体好像没有了,大德告诉我们说,这是轻安,感觉虽好,但不会持久。果然,再过了几个小时,这种感觉消失了,身体疲劳,肚子也饿了,从飘飘若仙的境界又回归现实,觉的很遗憾。大德给我们说,这种感觉可遇不可求,不要执着就是了。
当然,大家都专精念佛,谁也不在乎有没有这种感受,佛号对治烦恼的力量非常之大,念佛一句,罪灭恒沙,这是大家都感受到的,因此,谁也不肯停止念佛。无慧自禁,是他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一味的贪图欢悦的感受,把修行的总方向定在得到欢喜上,得不到欢喜就不愿意用功了,这是明显的病态!如果意识到自己这样不对,不刻意求欢喜的感受了,健康的心态用功,功夫自然向上增进。否则,麻烦就大了。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谓已得无碍解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这个衢路的衢,即街道。执着于喜悦境界,时间久了,就控制不住自己:不顾场合,看到谁都笑,也不问人家心情如何!人家正办丧事,他嘻嘻哈哈说笑个不停,与世情背道而驰,谁还看得起他!或者在街道、大路边又跳又唱,跟疯子一样,人家骂他,他还抬出佛祖装点门面:我是佛弟子!我得到三昧解脱了!你们整天愁眉苦脸,一肚子心思,那有我这样潇洒自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走火入魔了,骂他的时候,随便再骂佛一句,造下罪业了!
失于正受,当从沦坠,是这个人必堕无疑!一旦陷入疯颠的境界,他什么罪恶都敢造!以前远离杀盗淫妄,现在重操旧业!辛辛苦苦修得的成就付诸东流,人也失常了,带给社会与家庭无限的麻烦,让人不胜惋惜!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五百八十四集,二0二三年九月二十二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