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200集

慧利 2021年11月5日08:50:27
评论
274

《楞严经》讲记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主讲:印正老师

诸位同修护法守群功德无量,印正感恩大家了!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断除烦恼之后的清净自在。我们继续探讨《大佛顶首楞严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卷四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

佛对富楼那尊者说,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意思是说,在你没有明心见性,福慧圆满之前,依报二境都不如意。

为什么呢?当人的心地不清净,被外境困惑,不知道理智用事,转菩提为烦恼,一味贪着自身利益,被名利牵缠,如何能如意呢?事若知足则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有所非觉,无所非明,这里的有所,是有贪着,着有,而无所呢,是不贴合实际,着空。着空与着有都是极端,都对当人修行产生了太大的障碍。那什么人执有什么执空呢?凡夫执有,小乘执空。富楼那尊者虽然证到四果无漏阿罗汉,执空的习气尚在。从他的悲观情绪上就表露无遗。一个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修行人,他怎么不热爱生活呢!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这是小乘人的通病。

富楼那尊者到底被什么愁住了?他亲眼看到众生之难度,佛陀说法之不易。尊者跟随佛陀时间很久,是老资格的修行众,可谓什么场合都经过。佛陀说法,从竹林精舍到祇树给孤独园,每一场法会,都艰苦卓绝!外道的刁难,内部的分裂,给尊者留下了很重的阴影,尊者累了。要不是佛陀亲自领着他修行,他早就退到深山老林神仙岛去逍遥了!谁肯放着自在不自在,整天为度众生而生闲气呢!

我们看,楞严经前三卷,阿难当机,阿难是初果位。第四卷,阿难为什么不当机了?依他的修学程度,他没有更深的问题向佛请法。富楼那比他程度高得多,富楼那当机了。楞严越说越精彩,精彩在不断提高大众的修行位次。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意思是,那怕有一点点不通达,就不能说自己觉明湛然,无所不能。

我们看到,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等大乘学人,还有障难,表现在日常生活上,有他解决不了的难题,度化不了难度的众生,这就是自己智慧德能不够。度比自己程度低的人,还勉强,遇到跟自己一样程度,或者稍微差一点的人,就束手无策了。性觉必明,意思就是,必须把最后的无明烦恼要断干净。不要因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是比佛陀差一点点就骄傲自满,这不行的!真本事是自己的,你方面不过关,困难可不给你开绿灯,它拦住你,让你过不去,你就的继续向上学习努力,不然的话,你死在难关通不过,谁能救得你!

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妄为明觉,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样的人我确实见过,他什么都知道,自封大通家。而且,这个人绝不承认自己有缺点,经常说他是一等人,不服气任何人。这是什么人?所谓越无知者越狂妄!越通达者越谦虚。通达的人,深知世事变化无常,凡事都要谨慎小心,更不敢得罪任何人,结恶缘,事事让着他人。通达者更知道眼前难以度化的刚强众生,不是他故意执迷不悟,而是他迷得太深,他是可怜人,不能对他横加指责,要小心呵护,培养他刚刚露尖的善芽。佛就是这样行事的。接触到佛的人,对佛都无可挑剔,嘴上不服气,心里有数的。

我们再看佛说【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因明立所】就是从佛果位倒驾慈航,示做十法界一切身相度化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则现何身。现的都是妄相,但妄不妨真。说妄不妨真呢,佛陀示现无量妄相,将无量众生度成佛果,佛有没有因妄生迷?没有。不显妄相,近不得烦恼众生。相妄行真,所谓理事不碍圆融。如此,一味排斥妄相,不就是走了另一个极端,着空了吗!看不惯眼前的烦恼境界,就放弃缘熟众生不度化,佛何以为大慈大悲!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做何解释呢?对迷者来说,着有,产生贪心,变现出来的是不折不扣的妄相,自作聪明,以恶为能,将妄心妄行发挥到极致!造下的罪业罄竹难书。而对觉者来说,利用假相运作智慧,所作所为都发挥正能量。

如何一刀切说妄相都是坏的呢!现实当中,当我们看到阴暗面的时候,马上明白,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好人当然无可挑剔,可坏人对我们的贡献也很大!为什么,他把无数好人磨练成圣贤,自己下三途受苦,你说他的贡献大不大!生汝妄能这句经文,我们把一切恶转化成善,妄能就变成无量功德。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是什么意思呢?

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同一时间段接着探讨。阿弥陀佛。

《楞严经》讲记第二百集,二零二一年十一月三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