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十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有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五涅槃论。或以欲界 ,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或以初禅,性无忧故;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 ,生灭性故。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五处安隐,为胜净依;如是循环,五处究竟。由此计度,五现涅槃,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 ,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
这是行阴第十迷惑:将欲界与色界当作佛境界。要说,功夫修到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的程度,已经相当高了,他的鉴别能力再差,也不会将欲界与色界的片刻安稳当作成佛!但事实证明,四空天人退堕下来的比比皆是!未出轮回,有从从欲界与色界往上升的,当然,也有从上往下堕的。凡夫的知见就在六道打转,往上往下都是妄心。
【于后后有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五涅槃论。】这个于后后,是功夫修到四空天,已经没有了身相与一切物相,但他没有办法再继续往上,突破不了四空界,又不肯求生极乐世界,就停留在空界天。可是,渐渐的,他对这种空无所有的境界感到很不安全,空得慌,就跟某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闲得发慌一样。这时,他就节外生枝自找麻烦。
于后后有,是他在四空天太久久了,也就是天福将尽之际,他实在无法安住在空境中,冥思苦想,那个地方最安全呢?想着想着,他就想到欲界与色界。因为这两界有形体,他觉得依着形体最安全,空无所依不安全。
是人坠入五涅槃论的五涅槃,是他认为有五处境界可依靠就是成佛证果。这五处分别是那里?【或以欲界 ,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他修着修着往下退了!原来厌恶排斥一切诸相,嫌弃欲界事多辛苦,拼命的往色界无色界修行,现在又羡慕欲界了!这就是念头不纯正,被欲念拉下了欲界!再想回到四空天,那不知道是什么时间的事!
我们对他的想法不理解,但看看世间的贪官污吏,他们本来有好日子过的,但他就喜欢往污秽处走,结果锒铛入狱,还不如普通人。这些行阴未尽的四空天人亦复如是。想到欲界众生的各种美食与夫妻之间的淫事,回味起来觉得挺好!成佛也不过如此快乐!安住在这样的境界不伤害谁,天长地久,跟佛圣一样!为什么非得在四空天孤零零的什么都不干呢?这样没有意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是他看到欲界诸天的天宫庄严、各天天王的日子很不错,就从四空定堕下来了。将欲界诸天当作涅槃清净地。这一堕麻烦大了!好不容易修到四空界,前功尽弃!这是一类。
【或以初禅,性无忧故;】这是他看到初禅天也不错,无忧无虑,不为衣食烦恼,也无感情纠结,很快乐,成佛以后也不过如此!他现处在四空定没有这个味道长!想着想着,就堕下初禅天了,这是二类。
【或以二禅,心无苦故。】这跟堕在初禅几乎一样。这是三类。
【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 三禅天比二禅好些,他选择在三禅天安身立命,将三禅当作涅槃地。这第四类。
【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 ,生灭性故。】是他看到四禅广果天有人出了轮回,他又将四禅天当作清净涅槃境界,这第五。
总之,他四空定快尽了,阿赖耶识当中的烦恼习气逼着他非堕不可!谁也拉不住他。至于涅槃是什么,他根本就不知道。【迷有漏天,作无为解;】这个有漏天,就是烦恼天界。关于欲界六天与色界四禅天,我们前面都探讨过了,没有一个安全地方!欲界第四天的兜率内院与色界的五不还天,那是无形的,凡夫众根本看不见。诸天众生的福有限、寿有限,无色界也不例外,都是有漏天福。可这个人就将有漏天福当作清静无为涅槃地。
【五处安隐,为胜净依;】是他依着这些地方不肯修行了。结果如何,就不用说了。当他堕在下界以后,他才明白过来,还不如他以前的四空界好!想回到上界去,那可能呢!如同朝中一品大员被流放到五服之外的蛮荒地带,他只能在梦中品味过去的好日子了!
遇不到佛陀住世说法,这些修行众被欲望逼迫,顺势组织邦派,宣传邪教。【如是循环,五处究竟。由此计度,五现涅槃,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 ,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他给徒众宣传的内容,就是将欲界天、色界天渲染成至高无上的佛境界!鼓励信众婚娶杀生。
佛住世当年,这样的外道就不少!包括印度的国教,婆罗门教,所供奉的是大梵天!将大梵天认为至高无上,修来修去,修了个轮回果报!行阴十种错误境界,就探讨到这里。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接着探讨。阿弥陀佛。《楞严经》讲记第六二二集,二0二三年十月三十一日。
评论